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实验


文章目录

    •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实验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环境和任务
      • 三、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记录
      • 四、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
  2. 了解并掌握物理层的特性。
  3. 掌握物理层典型的接口规范EIA RS 232C的功能特性,并利用RS 232C通信接口实现两台PC间会话的基本通信程序。
  4. 进一步掌握Windows下事件编程机理,掌握VC++/C++Builder中用户自定义事件、消息的使用方法,以及消息响应函数的编写方法。
二、实验环境和任务
1. 观察实验用串行口连线的连接情况。
2. 按图1-5(a)所示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物理连接模型,将PC连接起来。
3. 仔细阅读TSerialPort类的定义及实现的源代码。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实验】4. 设计基本串行通信程序,在两台通过RS 232C串行口连接的PC间传输单个字符。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实验
文章图片

三、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记录
1、实验步骤说明与截图
? (1)创建并连接两个虚拟接口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实验
文章图片

(2)用c#创建一个主窗口和两个子窗口用于接收和发送信息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实验
文章图片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实验
文章图片

2、实验结果说明与截图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实验
文章图片

四、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1. EIA-232和RS-449接口标准各用在什么场合?****、
答:EIA接口适用于低速、近距离场合,RS-449接口具有传输距离远,数据传输率高、抗干扰性能好等优势,适应于工业控制场合。
2.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物理层解决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尽可能屏蔽掉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
主要特点: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3.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
答: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4. 在利用串行口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如果线路受到干扰,接收端能否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答:受限于线路的电气故障误码率在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
5. 通信过程中如果发生差错,在本程序的实现过程中,可以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吗?如果要实现,应怎样处理?
答:可以。在最后的最后一帧后添一帧检验帧.检验方案可采用CRC循环校验等方案.接收端设置一个固定时延超过时延则丢弃该数据段先前已经收到的全部帧要求重发,对于单个帧检验其校验段,若错误则丢弃并且发送回复帧当前帧要求该帧重传,接收端只有在某帧错误或者超过时延限制时才发送回复帧否则不做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