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ID 1 方案选择
- UUID
UUID是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的缩写,开放软件基金会(OSF)规范定义了包括网卡MAC地址、时间戳、名字空间(Namespace)、随机或伪随机数、时序等元素。利用这些元素来生成UUID。
UUID是由128位二进制组成,一般转换成十六进制,然后用String表示。
550e8400-e29b-41d4-a716-446655440000
UUID的优点:
- 通过本地生成,没有经过网络I/O,性能较快
- 无序,无法预测他的生成顺序。(当然这个也是他的缺点之一)
- 128位二进制一般转换成36位的16进制,太长了只能用String存储,空间占用较多。
- 不能生成递增有序的数字
- 数据库主键自增
大家对于唯一标识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主键自增,这个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例如我们有个订单服务,那么把订单id设置为主键自增即可。
- 单独数据库 记录主键值
- 业务数据库分别设置不同的自增起始值和固定步长,如
第一台 start 1step 9 第二台 start 2step 9 第三台 start 3step 9
- 简单方便,有序递增,方便排序和分页
- 分库分表会带来问题,需要进行改造。
- 并发性能不高,受限于数据库的性能。
- 简单递增容易被其他人猜测利用,比如你有一个用户服务用的递增,那么其他人可以根据分析注册的用户ID来得到当天你的服务有多少人注册,从而就能猜测出你这个服务当前的一个大概状况。
- 数据库宕机服务不可用。
- 单独数据库 记录主键值
- Redis
熟悉Redis的同学,应该知道在Redis中有两个命令Incr,IncrBy,因为Redis是单线程的所以能保证原子性。
优点:
- 性能比数据库好,能满足有序递增。
- 由于redis是内存的KV数据库,即使有AOF和RDB,但是依然会存在数据丢失,有可能会造成ID重复。
- 依赖于redis,redis要是不稳定,会影响ID生成。
- 雪花算法-Snowflake
Snowflake是Twitter提出来的一个算法,其目的是生成一个64bit的整数:
文章图片
- 1bit:一般是符号位,不做处理
- 41bit:用来记录时间戳,这里可以记录69年,如果设置好起始时间比如今年是2018年,那么可以用到2089年,到时候怎么办?要是这个系统能用69年,我相信这个系统早都重构了好多次了。
- 10bit:10bit用来记录机器ID,总共可以记录1024台机器,一般用前5位代表数据中心,后面5位是某个数据中心的机器ID
- 12bit:循环位,用来对同一个毫秒之内产生不同的ID,12位可以最多记录4095个,也就是在同一个机器同一毫秒最多记录4095个,多余的需要进行等待下毫秒。
- 服务目前QPS10万,预计几年之内会发展到百万。
- 当前机器三地部署,上海,北京,深圳都有。
- 当前机器10台左右,预计未来会增加至百台。
机器三地部署我们可以用3bit总共8来表示机房位置,当前的机器10台,为了保证扩展到百台那么可以用7bit 128来表示,时间位依然是41bit,那么还剩下64-10-3-7-41-1 = 2bit,还剩下2bit可以用来进行扩展。
文章图片
时钟回拨
【数据库|分布式ID解决方案比较(雪花算法-Snowflake)】因为机器的原因会发生时间回拨,我们的雪花算法是强依赖我们的时间的,如果时间发生回拨,有可能会生成重复的ID,在我们上面的nextId中我们用当前时间和上一次的时间进行判断,如果当前时间小于上一次的时间那么肯定是发生了回拨,算法会直接抛出异常.
使用雪花算法
# Twitter's Snowflake algorithm implementation which is used to generate distributed IDs.
# https://github.com/twitter-archive/snowflake/blob/snowflake-2010/src/main/scala/com/twitter/service/snowflake/IdWorker.scalaimport time
import loggingclass InvalidSystemClock(Exception):
"""
时钟回拨异常
"""
pass# 64位ID的划分
WORKER_ID_BITS = 5
DATACENTER_ID_BITS = 5
SEQUENCE_BITS = 12# 最大取值计算
MAX_WORKER_ID = -1 ^ (-1 << WORKER_ID_BITS)# 2**5-1 0b11111
MAX_DATACENTER_ID = -1 ^ (-1 << DATACENTER_ID_BITS)# 移位偏移计算
WOKER_ID_SHIFT = SEQUENCE_BITS
DATACENTER_ID_SHIFT = SEQUENCE_BITS + WORKER_ID_BITS
TIMESTAMP_LEFT_SHIFT = SEQUENCE_BITS + WORKER_ID_BITS + DATACENTER_ID_BITS# 序号循环掩码
SEQUENCE_MASK = -1 ^ (-1 << SEQUENCE_BITS)# Twitter元年时间戳
TWEPOCH = 1288834974657logger = logging.getLogger('flask.app')class IdWorker(object):
"""
用于生成IDs
"""def __init__(self, datacenter_id, worker_id, sequence=0):
"""
初始化
:param datacenter_id: 数据中心(机器区域)ID
:param worker_id: 机器ID
:param sequence: 其实序号
"""
# sanity check
if worker_id > MAX_WORKER_ID or worker_id < 0:
raise ValueError('worker_id值越界')if datacenter_id > MAX_DATACENTER_ID or datacenter_id < 0:
raise ValueError('datacenter_id值越界')self.worker_id = worker_id
self.datacenter_id = datacenter_id
self.sequence = sequenceself.last_timestamp = -1# 上次计算的时间戳def _gen_timestamp(self):
"""
生成整数时间戳
:return:int timestamp
"""
return int(time.time() * 1000)def get_id(self):
"""
获取新ID
:return:
"""
timestamp = self._gen_timestamp()# 时钟回拨
if timestamp < self.last_timestamp:
logging.error('clock is moving backwards. Rejecting requests until {}'.format(self.last_timestamp))
raise InvalidSystemClockif timestamp == self.last_timestamp:
self.sequence = (self.sequence + 1) & SEQUENCE_MASK
if self.sequence == 0:
timestamp = self._til_next_millis(self.last_timestamp)
else:
self.sequence = 0self.last_timestamp = timestampnew_id = ((timestamp - TWEPOCH) << TIMESTAMP_LEFT_SHIFT) | (self.datacenter_id << DATACENTER_ID_SHIFT) | \
(self.worker_id << WOKER_ID_SHIFT) | self.sequence
return new_iddef _til_next_millis(self, last_timestamp):
"""
等到下一毫秒
"""
timestamp = self._gen_timestamp()
while timestamp <= last_timestamp:
timestamp = self._gen_timestamp()
return timestampif __name__ == '__main__':
worker = IdWorker(1, 2, 0)
print(worker.get_id())
推荐阅读
- Mysql|MySQL误操作恢复神器一家老小全在这里
- 数据结构|每日一学丨Redis 面霸篇(从高频问题透视核心原理)
- 数据库|殃及池鱼!Redis挂了的情况下流量把数据库也打挂了,怎么办()
- 数据仓库|DolphinScheduler
-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 --- 文件操作和IO
- MySQL数据库|MySQL数据库 --- 事务面试重点
- 机器学习|联邦学习后门攻击总结(2019-2022)
- #mysql|mysql--单表的数据查询
- #mysql|MySQL-数据表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