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父爱如水!

父爱如山,父爱如水!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宗圣曾子世孙。主要作品: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曾国藩家书等。他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曾国藩秉承孔子: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要旨,一生对自己要求苛刻,同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教子严格而细腻,事无具细,一丝不苟,正因严格教育、细心呵护,曾国藩的两个儿子后来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业绩,大儿子曾纪泽成为大清早期英国和法国公使,二儿子成了数学领域的专业人才。

父爱如山,父爱如水!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国藩对孩子最大的特色就是“严管厚爱”,通过严厉的学业教导,让孩子们逐渐在学习中获得成长。对孩子的爱护源于所有的人性,而曾国藩却表现出更多的细腻和耐心。在他早年的日记中,常常记有因为儿子身体不好而严重影响自己心情的文字,“因儿子不好,未尝看书……儿子已四日不饮食”。有时家庭人手不够用,曾国藩常常是“抱护小儿一日”,在家哄一天孩子,为妻子分担压力。曾国藩对孩子最大的期许就是做一个有用的人,“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多年后,曾国藩在外带兵打仗时,甚至叫儿子来看看自己,父子团聚一次,或许能减少病痛,可知在内心深处,这个做父亲的对孩子们的眷念之情。他还曾嫌大儿子每次写给自己的信都太短:“泽儿写信太短,以后宜长些。”当时书信是与家人唯一的沟通方式,对孩子的来信总觉得看不够,越长越好,无不说明作为父亲来讲,对儿子那种难言的想念。

父爱如山,父爱如水!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无论前线战事多么紧张,曾国藩从来不敢忽视孩子的学业,他甚至要求曾纪泽和其他曾氏家族的孩子们将作业寄到大营,亲自批改:“甲三之论、甲五之小讲,已加批付回。”

曾国藩注重学业,更注重心灵教育。他告诉孩子读书一定不要读死书,要在其中寻找乐趣,“得些滋味”,慢慢就会进入“怡悦之境”。并且还鼓励他们劳逸结合,在家的时候弄弄花鸟鱼虫,出门就要学会看风景的乐处,“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他甚至担心孩子因为学业太重而影响成长,明确告诉夫人,如果孩子想玩就玩,别阻拦,“听其潇洒闲适,一畅天机”。

父爱如山,父爱如水!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国藩注重德行,更注重举止气质。曾国藩有句话:唯读书可变化气质,读书甚至是从鱼化龙的重要手段。“书味深者,面目粹润。”他说曾纪泽:“尔之容止甚轻,是以大弊病。”并且一再嘱咐他说:“以后宜时时留心。无论行坐,均需重厚。”曾国藩对孩子这一要求在今天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举止大方、稳重,这些在他看来都是成才的外在必然要求。

严管即是厚爱,曾氏家风最大特色就是严管,绝对防止官宦子弟腐化作风。首先,绝对禁止奢侈生活,曾国藩对孩子们的规定到了饮食穿衣的细节,告诉他们只有通过自我加压,才能有所成长。“人才若不是在环境困厄的状态中,他的心志难以被激发。”如果没有约束和压力,就会沾染好逸恶劳的恶习,甚至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对此曾国藩明确告诫儿子们说:“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我家中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尔兄弟努力读书,绝不怕没有饭吃,至嘱。”

父爱如山,父爱如水!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与此同时,曾国藩又进一步明确要求儿子们在家绝不可以摆少爷架子,不能大声和仆人说话,不能坐轿子,要多锻炼。让他们保持祖辈们的家风:“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用劳动改造身心,是曾国藩教育孩子们更务实、更接地气的重要办法,让他们在劳动中品位生活不易,树立自立自强的人生观。
家庭教育,以情感化,言传身教为主,说理次之,小孩子心智不成熟,随着成才产生许多逆反,讲道理干涩枯燥,没有长效,不如多学学曾国藩,先修己,再教人,以身说理,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做朋友,严格而细致入微,教给孩子真正做人之道,如春风化雨,父爱如山,孩子的依靠,父爱如水,滋润心田!
【父爱如山,父爱如水!】
父爱如山,父爱如水!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