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屌丝炒房的苦逼经历

1.
昨天凌晨,看到千字营2群里家伦兄发了一篇币圈沉浮的故事,看得我惊心动魄,感叹金钱使人疯魔的之余,想起2018年5月到11月这小半年里,我的一段“炒房”的经历。
正好,是时候该回顾一下了。
2018年,我短暂的回成都工作了一段时间。家住城南郊区,距离工作的地方不算远,所以总算每天可以回家了。
每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和妻子习惯出去散散步。我们比较固定的一条散步路线要经过一片工地。和绝大多数工地差不多,四周的围栏上,是铺天盖地的房地产广告。
通过宣传广告和邻里之间茶余饭后的交流,我渐渐对那片地产项目有了个大概了解,知道那是一个小型的商业综合体,里面规划了电影院、美食街、购物街什么的。
有一点让我和妻子都特别动心,那个综合体所在的小镇有两所大学,常住人口上万人,附近是城南的别墅区,而且四周方圆十公里除了多个农贸市场,还没有一个比较上档次的购物区。我们都觉得,这儿开业之后肯定会生意火爆。
更让我们心动的是,因为是预售商铺,相对来说价格并不高,不到一万每平方,比当地普通二手住宅还要低一些,按照中介的说法,那个价格已经低于当时当地的地价了,换句话说“只要买到手,稳赚不赔”。
动心归动心,但我们的困难也很明确,就是没钱。
非但没有余钱,我们还正在承担比较重的房贷压力。
简单说一下我们当时的经济状况吧。我结婚前,在父母哥嫂和朋友的帮助下,在西面二圈层的温江区买了一套二手房。买时是2015年冬天,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房价真是算“亲民”,按揭首付十余万,每个月还贷不足2000——不少平民家庭都能够承担这样的压力,完全不像2017年之后,二圈层一套房首付也少不了三四十万,每个月得还三五千,这对很多的上班族来说,还是算比较大的压力。
我和妻子结婚前,她也有一套房子,位于在成都南面二圈层的一个小镇上,因为买得更早,价格便宜,所以是全款。
2016年底,我们结婚后,手里恰好还有点余钱,又在城南稍微繁华点儿的地方按揭了一个商住两用的底楼小套一(租出去别人开小超市)。17年年中,趁着三圈层限购还不严格,又通过其他借款渠道,买了一套稍大点儿的二手住房。到2018年初,我和妻子名下已经有四套房子了。那会儿,真有种自己也跻身“有钱人”的错觉——俺们也有有几套房的人了,尽管都是在非主城区,可毕竟能以量取胜。
【一个屌丝炒房的苦逼经历】内地里,我们还是知道自己的经济压力非常大。除了自住一套,其余的租出去,租金抵消了一小部分房贷,每月还要还的贷款,差不多已经接近两个人全部收入的3/4,我们当时还准备要小孩,得多少剩点儿——生活过得算是紧巴巴的。

2.
提到再买商铺,我们都觉得只是想想而已,根本没有这个实力。可人的念头就像种子,一旦落到地里,说不定哪天就会爆裂。
尽管不准备买,我们经过售楼部时还是会偶尔进去瞧瞧,闲侃一下哪个铺面位置更好、性价比更高。这期间,也看着房子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一间一间的卖出去。其中一些还是妻子引荐的同事买的。
直到有一天,售楼员跟我们说:“现在已经全部卖出去了。”我们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没有念想、也就不用挣扎了。
晚上散步,我和妻子经过那片工地,还是会有意无意提起那些铺面发展前景怎么样。大概是明知道买不了了,不用再去思考最实际的经济压力问题,也大概是因为是看着铺面一间一间卖完的,我和妻子心里多少都有点遗憾,言语之间都表露出:“如果有机会,还是应该买的。”
也是凑巧,有一天,我正在上班,接到妻子的电话,她声音激动得有点颤抖:“售房员说有人退了一套,而且是XX,XX号的那套(正是我们看过之后觉得性价比较高的其中一套)”——我至今都不知道是真凑巧,还是地产商的营销手段。
“那我们订了怎么样?”我几乎脱口而出。
挂断电话,我才开始紧张起来。根据当地的限购政策,那个商铺是不能办理按揭的,只能根据开发商自己的政策——六个月内分三期付清,而且第一笔需要支付50%,按照30万的总价,需要支付15万!
我们几乎没有余钱,怎么能很快凑出15万?我们夫妻两人的收入几乎都用于支付现有房屋的贷款,又如何能够在接下来几个月凑出另外的15万?
反复思考了一晚上,妻子说,“管它的,先订下来吧。钱的事情,逼一下自己总会有办法的。”
我点点头。
从结婚以来,妻子总说我胸无大志、干不了什么像样的事儿,我也似乎应该“大胆”至少一次。
我之所以同意,还有这样的考虑:“十余年以来,房价一路攀升,在任何时间点买房的人,都没有亏本的。接下来,假如房价发生大面范围大幅度下跌,那么将不仅仅是我一个小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安全稳定的问题,任何有足够影响力的群体都会阻止这个结果;而即使发生小范围小幅度的下降,另外的几套房子的受益也足以填补这个损失,小幅度亏,也应该在我的承受范围内。”
不知道在哪儿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说,面对像房地产这样几乎看不到风险的投资,往往越谨慎的人越大胆,越理性的人越疯狂。
交了商铺的定金,接下来的事儿就是借钱。这种事情,当然不可能找认识的亲戚、朋友借,而是做各种抵押、联系可能的平台和渠道。
最开始我还会计算每个月要支付多少利息,会占据收入多大比例,然后为高额的利息感到狠狠的肉疼。但渐渐的,也就麻木了,只要能借到就行。借到了就可以拆东墙补西墙。
但是金额大而散,拆东墙补西墙也似乎根本拆不过来。窟窿变得越来越大。

3.
我开始琢磨,不如把自己婚前在温江买的那套房卖了吧。
那是一套比较老旧的二手房,当年买了之后才知道,旧房涨幅很小。当时,我预估最多能够卖到45万(2015年底购入价为30万)。赚来的十来万固然可以解燃眉之急,且每月减少一笔房贷。但是压力仍然存在。
就在我犹豫的时候,很偶然的从一个朋友那儿打听到,那套二手房虽然涨幅不及附近新房,但卖70万以上毫无问题。
70万!意味着我将它卖掉之后,扣除最初尾款都还剩下50万,再一举付清新买商铺的全部款项之后,还能余下20万!
我开始畅想:20万现金拿到手上,我可以继续按揭一套预售住房。如此一来,不仅能够确保一套房都不损失,还能够将投资回报低的旧房置换投资回报高的新房。而且我只要尽可能增加贷款金额、延长贷款期限,就能够将债务压力均摊给以后20年甚至30年,到时候,其高额房贷也将被年年高企的通货膨胀所消解……
这个账算得似乎没有错。
但我完全没有注意到,这时时间已经接近五月中旬,也就是5月15日!
2018年5月15日,政府突然新颁布了堪称史上最严的“5·15新政”,新政策直接导致一大半的刚需,在短时间内失去购房资格。这给市场带来的冲击有多大威力,我也是后来才切身感受到。
我以70万的价格将房子挂到中介。
很快有人还价68万,但我拒绝了买家。
我经常开玩笑说:“任何商品,卖家都希望价格尽可能高,买家都希望价格尽可能低,最终的价格,则看双方谁更具议价能力。”
那时,“5·15新政”其实已经出台,但房价在之前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几轮疯长,已经窜到最高峰,即使抽了底火,余温也足够炽烈一阵。几乎没有谁意识到,一夜之间,卖方市场已悄无声息的变成了买方市场
——我也只是事后诸葛亮。
接下来的时间,再也没有遇到一个诚心的买主。
我继续做拆东墙补西墙的鬼把戏。每天早上都似乎不敢醒来,睁开眼睛就开始想,距离最近一笔还款还有几天,这笔钱在哪儿?下一笔还款又是多少天后,钱从何而来?
还有,我每天看日历,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太快了,快得一眨眼就到了要还债的日子。我祈祷着,多么希望时间就停留在今天。
我联系中介,主动把价格从70万改为68万。不久又悄悄告诉中介,如有诚心买家,价格还可以商量,事实上我已经把心里价位改为了65万。
不知从哪天起,我和妻子都开始节衣缩食。早晚餐自己做饭,午饭她在单位吃,我则去公司外面随意凑合一顿。我们不再去逛商场——即使啥也不买,也心疼油费。
添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得先翻箱倒柜找一下还有没有超市的购物券、折扣券。连我顿顿离不了的肉也限于隔天供应,每天的主菜变成了白水青菜蘸辣酱。饮食上我和妻子都觉得这样没啥,多吃蔬菜反而觉得身体更轻松通透。
真正愁的,仍然是缠满一身的债务。
我给妻子、其实也是给自己鼓气:“这次市场低迷,并非市场因素,而是政策因素。是政府行为,因而使可控的。任何人都清楚,小幅度的降价,极有可能引发长时间的市场萎靡,更可能引发大幅度暴跌,这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市场主体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用不了太久又会有刺激政策出台。相信政府确保房价稳定微涨的决心。”
在这里我多说几句,我当然坚定的支持自由市场,而不希望政府对市场的各种干预。但是现代国家已经不存在亚当斯密说的那种理论上的自由的市场了。问题的核心只在于,政府如何参与市场,在多大维度上干预市场。

4.
我对政府必然会出台刺激政策的分析,今天看来并没有错。就在最近,多地已经在出台松绑政策或吸引人才落户等变相的松绑政策了。只是我预计的两三个月周期,变成了差不多一年。
时间已经临近九月,在煎熬中,我再也找不到筹款的渠道。
我将售房消息挂到大大小小甚至不知名的中介,售价也一降再降。经常会接到中介邀约我跟客户面谈,但绝大部分都没有下文。对待任何意向客户,我都希望他诚心的说一说价格,甚至武断的想,只要出一个大致有诚意的价格我就抛了,可市场越来越冷。
九月底,中介约我跟一对小夫妻面谈。我估计又和以往一样会无疾而终,但最终还是决定去谈谈,未想年轻小夫妻手上预算有限,而我的房子总价的确够低,他们颇有意向。
经过极小的几次拉锯之后,我们以60万成交。
签订合同,收下定金之后,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尽管办理尾款还款、对方按揭、过户手续等等还需要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但我知道,最艰难的时间已经过了,希望的曙光就在不远处。
临近11月,售房款下来了,我还清了尾款和相应的欠债。因为总售价比预期的少10万,而且时间拖得太长,我需要支付不少高额利息,最终留到手上的已经寥寥无几。
回想起来,五月份时天还不热,决定买商铺那天,我穿着薄外套背脊发冷。眼下,整整一个夏天已经过去了,天气又开始从热转凉。又回到高原上班的我,已经看到了冬天的第一场雪。
几个月来的经历,就像一场让人窒息的噩梦。
有时我想,如果没有“5·15新政”我决定卖房时立下的宏伟(鸡贼)计划,会不会实现了呢?我似乎看见了一个小屌丝洋洋自得的样子,忘乎所以地将中间经历的种种艰难,包装成自己的不屈不挠。可现在,这段故事是钻进我皮肤里的一根刺,一不小心碰到时,会感到隐隐作痛。
回过头来想,如果当初可以选择,我会不会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买那间铺子呢?我也不知道。就像也有很多人觉得我这笔买卖并不亏,因为我30万买来的房子整整赚了一倍,而全然不会在意,房价还是在微涨,已经烟消云散的60万即使能够聚拢回来,也买不回来温江的那套房子了。
经常看到千字营群友责怪自己写的文章没有升华,我才意识到,其实我写东西也从来不会升华。现在,就用我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的一段话结尾吧:
如果你有房子,你怎么才能享受到房价上涨的红利?答案是,把它卖掉,然后四处旅游挥霍一空。因为,你如果用来继续买房,得支付更高的市场价格,这是亏本;如果用来做其他投资,风险大不说,还不如买房回报高;如果你拿来存着,连年的通胀分分钟跟你稀释掉。如果留着不卖,价格无非就是一个数字。所以要想全部拥有你的收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吃了、喝了。呵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