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都为父母操碎了心,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应该乖一些?
1、孩子总会偏向弱势的一方
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家庭如果爸爸更强势,孩子一般会偏向妈妈,如果妈妈更强势,孩子则会偏向爸爸。
很多家庭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夫妻吵架的时候,孩子都会帮着弱势的那一个。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会抱着吵输的一方哭;
年龄稍大一点后,会请求强势的那一方不要吵;
再大一些之后,则会帮着弱势的一方反击回去。
无论平时谁照顾孩子更多一些,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孩子是家庭里夫妻关系天秤上的砝码,哪一方轻了,她都会自动补位,以求父母关系的平衡。
2、孩子牵制父母以保持家庭稳固
3、孩子总会偏向弱势的一方
记得作家池莉在《立》这本书里写到过,她和先生离婚后,为了不影响女儿中考,所以假装没有离婚,直到女儿中考完之后,才小心冀冀地和女儿说起离婚的事,反而是女儿安慰她:你们的事我早知道了,我怕你担心,所以没说破。
【孩子们都为父母操碎了心,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应该乖一些?】在我们身边也常发生这样的事。
当我们和另一半冷战,还在孩子面前假装没事的时候,孩子的事儿就多起来了:一会儿要去看电影、一会儿要一起去开家长会、一会儿要逛街帮他买球鞋 ,总之平时利落爽快的大男孩,一下子变成个事儿妈,还要爸妈都跟着。
其实他们早就知道父母之间的问题,所以没事儿找事儿,给父母制造相处并合好的机会。
我们还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如果父母只是偶尔出现矛盾,孩子会扮演和事佬的角色,左拉右劝,制造机会,让父母的矛盾期缩短;
如果父母之间长期处于矛盾状态,孩子就会出现古怪的行为:或者总是生病、或者不愿意上学只愿意呆在家里、或者常做一些出格的行为、又或学习成绩特别好特别懂事从不让父母操心。
他们或用古怪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以让父母在共同关注自己的同时,缓和彼此的关系;或努力减少自己的存在感,不让父母因自己的存在而增加新的矛盾;
对于父母的关系,孩子是最佳观察员,又是最努力的调解者,在这个小小家庭里,他们是家庭关系维护最努力的那个人。
4、家庭关系里,孩子付出最多
当一个家庭,气氛一直处于宽松快乐状态时,孩子的思维惯性也是正向的:
比如当爸爸开玩笑说,你妈怎么这么不听话时。孩子会接一句:那还不是你惯的。
看,你们的恩爱他都看在眼里,并以你这样惯着妈妈而骄傲;
反之,当家庭气氛长期处于紧张、指责、战争状态时,孩子的思维惯性就是反向的:
比如夫妻之间即便是开玩笑,说话声音大一些,孩子也会从房间冲出来,紧张的问:你们在干什么?
孩子其实是在担心你们会吵架,这也说明你们夫妻平时吵架的次数不少,而且孩子都知道。
所以,不要以为孩子只是孩子,什么也不懂。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他们以人之初最纯粹、最天然的方式,敏锐的感知着一切亲密关系的好坏;
也不要以为,你为了孩子牺牲了多少、委屈了多少,其实是孩子为了父母,牺牲了童年的无忧无虑、少年的青春飞扬;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里,每个人都是付出者、也都是收获者;
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关系里,每个人都是牺牲者、委屈者;
或许我们愿意为孩子而牺牲、而委屈,只是这样的牺牲和委屈,换不来孩子的快乐,能换来的,可能是他的负罪感。
所以在亲密关系的经营上,我们该向孩子学习:用孩子般的豁达去包容另一半;用孩子般的敏锐,去感知另一半的情绪并帮助到他;用孩子般的纯粹去经营和保护家庭的快乐与和谐。
孩子们都为父母操碎了心,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应该乖一些,别让孩子操心了呢?
推荐阅读
- 那件我们忽略的小事叫感恩
- 有父母作榜样的家才是真正的学区房
- 老了的父母
- 父母越不讲道理,孩子反而越优秀!说的是你吗()
- 孩子不是实现父母欲望的工具——林哈夫
- 《老婆》
- 用力地活着
- 陷入父母的心理战,孩子被彻底打败
- 焦点父母课堂洛阳中期班|焦点父母课堂洛阳中期班 第125分享 汪丽
- 值得父母深思的犹太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