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欲—论语贯通10

七情六欲—论语贯通10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谈到无为法,必然要知道什么是有为法。我们上一章探讨了,这个有为法,在佛家叫做“业”,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结使”的概念,这个概念让我们对有为法有比较直观的理解。所谓的有为,就是这些业,这些‘结’在推动着我们的人生。这个“结”打不开,我们就会被“习气”驱使着流转。佛教有做早课的习惯,有个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这个贪嗔痴的习气,是我们需要修养与做功夫的对象。
我们中国的文化,对这个“业”有另外一个说法,是七情六欲。所以,儒家讲中庸,说“喜怒哀乐皆未发是中,发而皆中节是庸”,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与佛家文化的说法的不同。佛家文化理论体系比较严密,对一些名词有严格的逻辑介定,中国的文化则大而概之,大概说一个明白就行了。
所以,讲修养功夫,《论语》、《大学》与《中庸》要合起来理解,都是孔子的思想,当然要合起来理解,甚至《易经》的系传也要合起来理解。
【七情六欲—论语贯通10】《论语》讲孝悌忠信、讲仁义礼智,这些是修养下手的地方;《大学》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中庸》则讲“喜怒哀乐皆未发是中,发而皆中节是庸”,其实讲的都是一个道理。不可能都是孔子的思想,讲的道理不一样。虽然讲的方法不一样,但是讲的都是一个同样的道理。都是讲如何修养做功夫,达到那个“道”,那个“一”的功夫的方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