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一点,又有什么不好呢()

世界上大概有三种人,一种人遇到什么事马上炸锅,第二种人是先分析但不至于情绪上有太大波动,还有一种人根本没什么反应。最常见的应该是车怒。因为我不开车,更有机会见到这样的人,能保持淡定的真的太少了,就连坐副驾驶的我都会跟着一起怒起来。

再回忆日常生活,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件还没搞清楚的小事情而生气,或者因为一句话而冲忙做个决定的事情比比皆是。其实,这样把我们自己弄的很疲惫,说出去的话不能收回,做出的决定需要付出更多才能挽回。


十年前买了本书叫《钝感力》,当时身旁的朋友还逗我还嫌自己不够钝呀?当时还真当真了,想想自己一直是比较被动的性格,这种性格已经让人感觉反应慢,如果再学书中的特意慢下来,那会给人非常不好的印象。所以,落灰,再落灰。
不过这一个月在写公号,与其说在整理读过书的内容不至于很快忘记,更是对自己内心的重新洗礼。每天受到太多外界的干扰,这种干扰经常让我焦虑,可是又无法跟别人去表达这种焦虑,所以整个人状态很不好。这件事我真的认真思考了好久,如何才能改变,在前天的梦里给了我答案。

第一、不要想太多,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自然呈现出来。

第二、你还有一本书叫《钝感力》,可以拿出来看看。
"钝感力"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中文里连钝感这个词也不常见,只听说在科技领域有钝感机理、钝感剂等说法。


钝感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是用来描述人活动速率的。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

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力的五项铁律: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面对表扬,得寸进尺,得意忘形。

【钝一点,又有什么不好呢()】好了,我要继续修炼去了,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用,别那么敏感,别那么脆弱,多看看美好的一面,多看看别人的优点,生活才会更快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