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共鸣

我最近看的书在实用主义者的眼里怕是没什么用的,可是我乐的在这段时间里看点能让我欢喜的书,暂时不去做那块海绵不断汲取着开发我的大脑。
读汪涵《有味》确实是总觉得我与他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他对于美味没有丝毫抵抗力,所向往和回忆的生活也是我有时正在经历的,他对微观的、小物件的爱也让我的一些爱好觉醒。总之,才看了两个物件50面,我知道我不过又是在向往一种生活了。
全书用文字拼贴生活,小物件组成了这本《有味》的线索。凡有体验得处,皆是悟。香干、糍粑、木盆、油布伞、琴、墨、鸡毛掸子、扇骨等物件,寻常人怕是不会不想也不敢拿出文字来现于读者的。但汪涵总在得失之间显得很坦荡,就像我曾无意中看到他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的阐述,倘若太重得失,他怕也就不是今日的他。
其实,全文写的也就是他内心深处的一乐意生活了。我试图去找出前两篇靖港香干和糍粑能对我的影响,我想我也没能找出什么可供我解决什么问题的方法,看到的不过是另一枚吃货。李记香干、湖藕炖排骨、辣椒炒腊肉、糍粑……你们估计也就看看,我得去逛逛吃吃买买了。“豆腐可以被烹,被炸,被煎、烩、炖、氽、烧、扒、炒、煨,成为油豆腐、臭豆腐、卤豆腐、霉豆腐,”至于糍粑,在打的时候“巨大的香味弥漫开来”,在炭火烤的时候那温软的香味。其实前面这两篇只是给吃货的,哈哈。
当然,我也看到了香干里的老李。他伺候着烟火神仙,“动作缓慢而干净,他是在作坊里隐身的男人,他是在作坊里简化了感情的男人,他用柴烟悄悄熏透了他年轻时的相貌,他自顾自地低着头干活,等孩子们的影子慢慢变长。”又一个山一样的男人,就和我父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也在糍粑里看到了“表哥”背着我回家赶的辛苦,耍龙灯、鞭炮和压岁钱,以及乡音还有打糍粑时“腊月八,打粑粑,打的好,大家呷”的号子,见到每一个人都可以打招呼。让我想起了我过年的时候,以及提着亲戚们送的年货时的劳累。
【吃货的共鸣】文字里是生动的生活,固执的守候生活的起点,我通过它看着靖港,通过它看我可在长沙的日子,通过它成为这江山风月的主人。我想,我大概是又沉浸在另一种向往里去了,向往着让时光更有意义。
(D4读《有味》感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