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痴先生L的第四弹
‘正月’里的那些事儿
正月,中国传统新春佳节,然而现在好多小伙伴们对于老旧的正月节日却不是很熟,总是家里老人说今天是什么日子,该吃什么,明天是什么日子,该干什么。L今天来说一说正月里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
初一:鸡日
文章图片
贴春联、拜年、放鞭炮、接财神、给压岁钱,吃饺子(南方有些地区吃年糕),饺子里要包上硬币,几口人包几枚硬币,如果谁吃到硬币了,那么便寓意新的一年里能挣更多的钱。
忌做针线活、洗衣、丢垃圾,因为传说初一二是水神生日,因此为了尊敬水神便衣不沾水,不丢垃圾是因为民俗中讲求财不外出,过年时家中东西一般只进不出,所以除夕吃过年夜饭后到初三,很多地方都有不扫地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清代前,一直叫"元旦"或"元日"等名称,辛亥革命以后改称为"春节"。初一是新一年的开始,同时二十四节气的第一节气立春也是在正月初一前后,所以也是万物复苏的日子。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因为据传说女娲娘娘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种生物,初一造了鸡,初二造了狗,一直到初七造了人,故一年里最开始的几天,分别称为鸡日、狗日、羊日、猪日、牛日、马日和人日。
文章图片
>>>>
初二:犬日(也叫赤狗日)
文章图片
回娘家、祭财神、出外拜年或祭祖,吃馄饨。
大年初二,一般汉族的传统是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置办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礼物不多,就四块饼干,真实的“礼轻情意重”,同时也表达了姑娘对乡亲们的感怀与思念。
北方初二祭财神,这一天所有家庭和商铺都会举行祭财神活动,除夕夜接来的财神需要好好祭祀。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大型的祭祀祭品选用"五大供",即整只的猪、羊、鸡、鸭、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文章图片
>>>>
初三:羊日
文章图片
祭门神、贴赤口、扔穷、吃合子。
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夜里烧门神纸的习俗,将年节时的松柏枝以及过年挂在门上的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以过后了,又要开始营生,故俗语有云:"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贴"赤口",这一天易生口角,所以不宜外出拜年,"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一张便放在初一初二攒下来的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倒掉,否则相当于把家中的钱财向外泼一样。这也是中国民俗中说的"扔穷"。
初三的吃食一般习俗是吃合子,并且禁食米饭。
文章图片
>>>>
初四:猪日
文章图片
接神、吃折箩
猪日, 正月初四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女娲造猪的日子,因此人们习惯在这一天里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初四也是天界众神从天界光临人间的时候,所以一般初四会有接神一说,将各路神接引至自家保佑新的一年衣食住行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而吃食上老旧的传统是吃折箩,说到折箩可能很多年轻一代不知道是什么,其实就是把过年这几天剩下的菜全都混在一起,来一个大杂烩,这就是折箩了。
文章图片
>>>>
初五:牛日(又称破五)
文章图片
吃饺子、迎财神。
初五一到,也预示着前几日的种种禁忌基本可以打破,即"破五",也许是为了庆祝恢复自由之身,也就保持着吃饺子庆祝的习俗了。
初五晚上人们会在院门放鞭炮,以迎接财神的到来。
文章图片
>>>>
初六:马日
文章图片
送穷神
民俗中初六是送神的日子,一般人家是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而商铺则开始复业。
送穷神这一说来自神话传说《封神榜》,姜子牙封了他的妻子为‘扫把星’也就是‘穷神’,这一天人们要放鞭炮赶穷神,把穷神赶出自家门院。
而初六这一天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吃食,一般是恢复正常,平时吃些什么今日都可以吃,但一般人家会准备和面,发面,准备一些馒头、发糕等面食。
文章图片
>>>>
初七:人日
文章图片
吃面条、七宝羹,出游登高
初七是女娲娘娘造人的日子,也就是人的生日,所以这一天传统习俗便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出游登高,热闹非凡。
这一天普遍的主食是面条,南方则大多制作七宝羹,七宝羹是指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的羹。
文章图片
>>>>
初八:谷日、顺星节
文章图片
民间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个天若天气晴朗,则一年稻谷丰收,若天阴则谷收成欠佳。该习俗蕴涵着珍惜粮食、重视农业之意。
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这一天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 。
文章图片
>>>>
初九:天公生日(即玉皇大帝)
文章图片
正月初九俗称天公生,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斋戒沐浴,初九当天,更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裤、内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
文章图片
>>>>
初十:石头生日
文章图片
正月初十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是为石头神生日,凡农具、炊具、日用工具为石制品的都忌动用。
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有些地方会有一些祭石头神的活动,初九的夜里,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子系在罐鼻上,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若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还有一些地方,会在门口点燃篝火,将之前用旧的炊具烧掉,预兆全家在新的一年里无灾无难。
文章图片
>>>>
初十一:请子婿
文章图片
初九庆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中国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
初十二:老鼠节
文章图片
这一天的中国民俗活动有藏剪刀,收旧鞋,捏老鼠嘴,搭灯棚等。
因为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也有的说这一天是老鼠的生日,于是人们围绕着老鼠创造出各种各样"节目",不但表达了老百姓对老鼠的憎恨,还驱赶了父老乡亲们一年的辛苦劳累。
另外,从十二开始,人们就开始筹备元宵灯节的一些准备活动,如搭灯棚,剪花灯等。
>>>>
初十三:上灯
文章图片
有道是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也即是说正月十三、十四是给神看灯的日子。
这一天,无论是普通百姓家,还是寺庙道观,全都把为元宵节准备的灯彻夜点燃,直至天明。
>>>>
初十四:试灯
文章图片
这一天的中国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
>>>>
初十五:元宵佳节
文章图片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正月十五吃元宵,糯米粉包裹各种馅料即成元宵。
目前分为两种,汤圆和元宵。两种本质上是一样的东西,但做的手法不一样,汤圆是捏成的,当然现在大部分都是机器压制,多是煮或蒸制食用;而元宵一般是把馅料做成丸状,然后蘸上水,再放在糯米粉上滚,让它一层一层沾上糯米粉,所以多为炸制食用。
不管是汤圆还是元宵,其实都有团圆美满之意。
赏灯猜灯谜,通常是同时进行的,多是在各种灯下有谜面,人们去拿谜面猜谜底,若是猜中,会有不同的奖励。
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这几种民间艺术通常同时进行,耍龙灯也叫舞龙灯或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后多用于民间节日或庆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十五之后,正月里基本就无特别重大的节日了,连续嗨了十天,人们也累了,该上班上班,该开铺开铺,人们陆陆续续的也开始了新一年忙碌的生活,但也还是有几个日子,是需要稍微重视一下的:
>>>>
正月十七、二十七:人日子
文章图片
正月十七、二十七:人日子
吃面条
之前说了初七‘人日子’吃面条,但其实正月里不止初七要吃面条,十七、二十七也是‘人日子’,也是要吃面条的。古人讲食面条用意为“栓腿”,寓意太平安康。正月初七“孩童栓腿”、初十七“成人栓腿”、初二十七“老人栓腿”,以此来表达在农历新年的祈福与愿景。
>>>>
正月二十:天穿节(也称补天节)
文章图片
纪念女娲补天日,在中国民俗节日中,唯一由家庭主妇担纲祭祀的民俗节日
【白痴先生L的第四弹】节日当天,由长辈主妇用面做烙饼或蒸饼,饼子要求圆而薄,名为"补天饼"。补天补地的仪式很简朴,用红丝线系上补天饼抛到自家的屋顶,以象征补天,另一块饼掰开放入院子的井中或角落,象征补地。仪式完毕,全家才吃补天饼。
文章图片
>>>>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文章图片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每年正月二十五,据说是仓王爷的生日,这是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这一天大部分地区的百姓人家会以蒸制食品为主食。并且会有打扫院落,画地为仓,添粮石压等祭祀活动,以寓意丰收仓满。
结语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让你记住一些传统节日。
其实如今的许多习俗,是古代社会劳动人民祈福纳吉、求平保安的愿景以及对传统的敬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些传统习俗在我们的现代化生活中逐渐淡化,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一些习惯被选择性的保留。L先生也希望大家能多记住一些老传统,老文化,将来教育子孙也能让他们更多的了角这些老传统。
文章图片
最后我想问一句:为什么这么多节日,却都没有假期?为什么这么多节日,却只有初一有红包拿?
推荐阅读
- 热闹中的孤独
- JAVA(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重载与重写&内存泄漏)
- 放屁有这三个特征的,请注意啦!这说明你的身体毒素太多
- 一个人的旅行,三亚
- 布丽吉特,人生绝对的赢家
- 慢慢的美丽
- 尽力
- 一个小故事,我的思考。
- 家乡的那条小河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