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在遗忘之前

记录,在遗忘之前
文章图片
2020 No.3 | 2766字 在2020年开年这魔幻的100 多天里,我们这一代人多次「见证历史」:建国以来第一次因疫情而封城、新冠疫情确诊超300万、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美股多次熔断、原油期货暴跌300%···
当然也经历了很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在外跟同事吃年夜饭、第一次春节足不出户、第一次视频拜年···
正如张国荣曾在歌里唱到:“一生际遇乐与苦,必须经过第一次。”今年发生的这些重大冲击性事件,终将成为我们各自人生长河中的一个里程碑。
1、 人生第一次

近期看了一部疫情期间完成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里面记录十二个人生节点:出生、上学、长大、当兵、上班、进城、买房、结婚、退休、相守、养老和告别,可以说是当代人的大型写实现场。
记录,在遗忘之前
文章图片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上学 循序渐进的人生断面
【记录,在遗忘之前】十二期节目,串联了十二个人生的重点篇章,既捋清了个体纵向的成长脉络,又触及了横向群体的共通认知,它不逃避苦难和沉重,更着力呈现倔强、勇气、希望和美好,整体用克制含蓄的客观记录,温柔地牵起每个人的手,去生命历程的各个角落看一看。(光明日报)
时间维度:贯穿出生、上学、上班、成家、立业、退休、养老等人生阶段。
空间分布:覆盖医院、学校、军队、村庄、工厂、老年大学等人生场景。
魔鬼藏在旁白细节里
第11集里的《养老》,有一处细节格外让人印象深刻,在老人收拾好行李准备前往养老院时的「旁白」
鞋27双,带走了7双衣服150件,带走了84件,相册38本,带走了8张,荣誉书10本,都没带。全新又未知的生活,开始了。
记录,在遗忘之前
文章图片
这些几个敏感又细腻的数字,放大了纪录片中的「真实」,也更能表露出片中人物当时的心境。
看似一个整体的社会
我们的社会看起来是一个大整体,但实际上是被各种有形和无形的东西相互隔离着,哪怕出现在同一物理空间,各自的视角里看到的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也都是自己愿意看到的。
片中里提及的几个数据:

根据中国残联会统计,我国目前8000多万残疾人中,只有不到1000万人拥有稳定的工作。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癌症统计数据:中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约392.9万例,死亡约233.8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就有7.5个人被确诊。
截止2019年底,中华遗嘱库已登记保管了16.5万份遗嘱。
常识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推理发现关于世界的「真相」。

但在中国,你以为「众所周知」的事情,起码还有1亿的人不知道,而往往实际上是10亿的人都不知道。


2、记忆知多少 你的「记忆」塑造了现在的「你」,然而我们对于记忆却知之甚少。

记录,在遗忘之前
文章图片
《西部世界》 记忆的工作原理
你是否也经常常这样:话到嘴边却忘了自己要说什么,在房间里找东西,找着找着,却忘了自己要找什么。
大家都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前一秒正准备做一件事,后一秒转身就忘了」。这其实就是短时记忆受到干扰而丢失的表现。
记忆是大脑对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能力。根据记忆的存储时间来分类,可分为:感官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也是记忆的三个阶段。
感官记忆:当我们接收到听觉、视觉或触觉等物理感官信息时,它能短时间存储数据。
短期记忆(工作记忆):它可以让人在不重复某个行为的情况下,短时间记住一些数据。
长期记忆:它能长时间存储大量多种多样的数据,可能一生都会保持记忆。
我们的大脑运行机制遵循最小行动、最经济的原则。生活中有大量的问题,看上去是在思考,实际是在做「记忆检索」,优先在记忆中寻找解决方法。
记忆演化出来,不是让我们单纯缅怀过去的。记忆的唯一演化功能是让动物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什么时候发生,以及怎样在发生时给予最佳反应。
神经系统科学家 Dean Buonomano
人类利用记忆解决问题的次数,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3、记忆锚点与时间 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买房,第一次做手术,第一次···
人生中所有的节点时刻都会留下「记忆锚点」,而在这众多记忆锚点中,有关「人生第一次」的记忆里面藏着弥足珍贵的体验,对未来的人生轨迹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为什么「人生第一次」如此重要?

记录,在遗忘之前
文章图片
个人的记忆代表了他的生活故事,他反复地用这个故事来警告或安慰自己,使自己集中心力于自己的目标,并按照过去的经验,准备用已经试验过的行为样式来应付未来。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记忆中很多「第一次」都发生在某些特定的时间节点和场景中,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当我们在回顾这段被唤起的记忆的时候,「叙事自我」也会开始对它进行加工处理。
之前的文章《两个自我:经验自我与记忆自我...》也提及:当我们在经历某件事的时候,实际经验与记忆之间是有偏差的,大脑其实是会「选择性」记住一部分,哪怕我们所经历的却比记住多得多。
因此,对于记忆,我们要保持一点怀疑。对于自己过往的所经历的事,其实更多是在当下自己所相信、所认同的故事版本里,做的一次符合规范的叙事。
为什么假期过得这么快?
日常假期里我们总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其实客观时间并没有变快或变慢,而是我们主观时间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的快与慢深受这段时间「记忆」的影响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到底做什么事情
记录,在遗忘之前
文章图片
当一个渺小的病毒把我们从幻梦中惊醒,我们发现人类并没有凌驾于世界之上,仅仅是这个被观察的世界中的一个可忽略不计的组成部分而已。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停下手中的一切,等待时间流逝,感受时间流过的痕迹。
拼多多黄峥致股东信2020
今天再回顾下疫情这段时间,也许你就会发现,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很多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疫情数字的持续跳动与众多迎面而来的黑天鹅们。
当我们说为什么假期过得这么快的时候,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

我们根本没「在意」时间的流淌。
4、 遗忘与记录 一觉醒来,你能想起昨天发生了什么?这个4月做了哪些事?还记得19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件?

沉思一下,你就会发现,虽然我们经历了那么多,此时此刻能回想起的过往其实少之又少,记忆会随时间而衰退。
反过来,如果大脑记得每一件事情,那么过去这数不清的琐碎记忆,无用的、甚至是错误的记忆就会充斥我们的大脑。一方面,过去的负面经历会持续干扰我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这些琐碎又会影响我们学习新事物和判断决策。
遗忘其实是我们人类的生存本能。
不过幸好,远古人类很早就学会了结绳记事,后来又出现了文字和绘画,再后来又出现了照相机,来记录着当时发生的一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对这个世界愈来愈熟悉,而那些能带来全新感受的记忆,门槛越来越高。
这时,记录日常生活里那些能激发我们新鲜感的东西,反而变得尤为重要,以下就是我日常的「记录」:
每天记录三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印象笔记)
每个月写写阶段性总结和思考(公众号)
拿起手机拍几张日常生活照片(手机)
印象笔记&相册 当我们再次看到那些泛黄的照片,再次看到那些熟悉的文字,就能回忆起那时的场景和画面。
始终相信,这些承载了鲜活生命的记忆碎片,在未来某个不经意瞬间,或许就能把你从时空隧道里拉回到从前。
这大抵就是我所理解的:记录,在遗忘之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