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
文章图片
嗯嗯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呢?
失眠的时候,越是想睡,越是睡不着;对于一段感情,越是收到外界的阻抗,反而觉得爱得越深;失恋后,越是不去想一个人,就越是想起对方······
当人们试图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想得更多,比自己有意去想的时候还要多,压抑人的本能,反而适得其反。
01
白熊效应
白熊效应又称白象效应、反弹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的一个实验。
韦格纳是个对白熊着迷的人,或者更准确地说,他着迷于让人们不要去想象他心中的白熊。他为此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是让人们不要去想象白熊,如果有人不小心让白熊闯进了脑海,他就会拉响警钟。实验的结果令人震撼,人们简直无法将脑海中的白熊赶走,他也因此不得不每过几秒就要拉响一次警报。这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白熊效应。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将不喜欢的想法排除在脑海之外。但是,如果有意让他们不去想某个主题,他们就会时不时地让思维停下来,想:“等一等,我是不是又在想那些我不该想的了?”
这样一来,人们就会不断地在大脑中重复这个自己想忘记的主题。韦格纳的“白熊效应”在很多场合都适用。比如,让人们刻意压制不愉快的记忆,他们反而无法忘记;让人们减轻压力,不要太紧张,他们反而会变得更加焦虑。再如,如果让失眠的人不要去想某些事情,他们的失眠可能会变得更严重。
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简单来说就是当告诉我们不要做什么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已经成功的“扎根”在了不要做的事情上。
02
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了?
为什么人们想消除某种想法或情绪,结果却适得其反?
韦格纳告诉我们,这和大脑如何处理“不要去想”这个指令有关。
但是指令通常会分成两个部分,由两个不用的系统去执行。大脑中一部分负责将人的注意力从被禁止的想法引开,这个过程称为大脑自控的操作系统。
而此刻大脑的另一部分则不停地寻找证据,证明你没有去想、去感觉。这个过程称为大脑自控的监控系统。
“监控”和“操作”不同,它自动运行无需消耗大量精力。“监控”与大脑的自动危险检测系统紧密联系,而“操作”会努力集中精神去计划并控制你的行动,这时,“监控”就会扫描你的想法和周围环境,并寻找干扰你自控的信号。
因此,当一个人处在精神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操作系统很容易瓦解,自控也就变成了泡影。
03
如何避免?
1.放弃自控
当人们不再试图控制那些不希望出现的想法和情绪时,它们也就不会再来烦你了。大脑激活研究证实,一旦允许研究对象把压抑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个想法就不太容易被激活了,因此进入意识的可能性也变小。
这件事说起来有点矛盾——允许你去想一件事,反而会减少你想起它的可能性。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对消除许多不好的内心感受都有用,它的适用范围大得令人吃惊。
去想自己所想,追随自己的感觉,这是治疗焦虑、抑郁和各种上瘾症状的有效方法,我们通过这些可以看到,放弃控制内心感受,反而能让我们更好的控制外在行动。
2.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动
当你开始试着接受欲望时,请记住,抑制欲望的反面不是自我放纵。不要去试图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而认识自我、关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正是自我控制的基石。
试着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反而会对我们原先的目标产生反面的效果。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在犯下这个战略性错误之后,并不会在反省失败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反倒会认为是自己自制力不够,从而会定下更多“下次一定要控制自己”的目标。
为了让我们的头脑远离有害的思想和感受,我们努力去摆脱它们,但往往事倍功半。相反,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心灵的平静和足够的自控力,我们就需要认识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3.顺其自然
【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要想真正忘掉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不要把某件事情看得非忘记不可,好好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日常应该开展的生活、工作中,时间久了自然会淡忘。我们只能努力记忆,淡忘只能顺应自然,这就是思维的规律。
推荐阅读
- 第三节|第三节 快乐和幸福(12)
- 为什么你的路演总会超时()
- 这辈子我们都不要再联系了
- 财商智慧课(六)
- 诗歌:|诗歌: 《让我们举起世界杯,干了!》
- 我们重新了解付费。
- 那件我们忽略的小事叫感恩
- 吃了早餐,反而容易饿(为什么?)
- 我们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 我要我们在一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