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来源:眼界网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在1945年Terry首先报道,将其称为晶体后纤维增生症。1950年Heath也称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1951年Campbe11认为ROP发病与吸氧有关,到1984年正式命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近年医疗设备愈加先进,医疗护理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导致视网膜病变也增加。导致患上ROP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早产、提出生体重、吸氧是公认的高危因素,而窒息、呼吸窘迫、贫血、感染也是导致患上ROP的因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血管未发育成熟,周边大多为无血管区,因大片视网膜无血管区处于缺氧状态,而产生血管生长因子,刺激了新生血管生长。
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对氧是极其敏感的,高浓度氧会使视网膜血管收缩和闭塞,从而引起视网膜缺氧、缺血,进而扩大了视网膜的无灌注区,导致产生大量新生血管,并且带入大量的纤维组织,引起玻璃体内严重的纤维组织增殖,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主要集中于预防和干预阶段,一旦出现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则失明率和致残率会大大升高,因此,在呼吁所有早产儿的家长,必需要给宝宝定期的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把病魔扼杀在萌芽期。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想要了解更多的眼科知识可以到浏览器搜索眼界网,这是一个专业的眼科疾病在线咨询医生预约服务平台,拥有丰富的眼科疾病常识资讯、眼科手术、全国眼科医院排行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