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词一篇

纵观外祖母一生,命运多舛,生于战乱,长于贫苦,一生劳碌而薄福。
外祖母生于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正值日军侵华时。虽时势不济,却长于小康之家,衣食无忧,童年犹幸矣。然七龄失怙,其母自知难以供给,将外祖母许为某氏童媳,小小年纪,备尝艰辛。上天尤未垂怜如此苦难女儿,使其十四龄丧母,自此,与兄妹颠沛流离于战乱之世。
外祖母十六,与外祖父结姻。其时亦难,外祖父与外祖母同为孤儿,却毅然承担起抚养另一幼小孤儿(即大舅)之责任。解放后,舅伯等五名子女相继出生。外祖父母皆勤劳之民,用滴滴汗水、丝丝辛苦养育这八口之家,何其艰辛。漫漫岁月,相濡以沫,衣食虽缺,惟爱无缺。外祖父母只求有食裹腹、衣以蔽体,其余用度皆为六子女。大舅、二舅、母亲、姨母先后成家,外祖父母之责任稍松,勤劳不减,然笑意常溢于言表,倘若如此白头终老,岂不乐乎?
恨幸福稍纵即逝,天降大难,外祖父歿于1991年,外祖母时年54龄。中年丧夫,悲乎哉?哀乎哉?情至深,悲之切,因日夜恸哭致左目失明。目及膝下未成年之幺儿与幺女,惟有拾起悲恸,振作之,辛勤劳作,帮成家之子女扶养孙子孙女。东方即明,则去往田间劳作。食过早饭,料理家务。至于下午,又去田间劳作。炎炎夏日里,于街头贩卖冰棒;瑟瑟北风中,拾荒于街角,终日不得闲歇 。。。。。。
光阴如梭,幺儿与幺女相继成家、立业,膝下所有孙儿孙女从牙牙学语到学成就业,外祖母渐渐放下操劳,开始安享晚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噩耗传来,外祖母突然生活不能自理。暗自思索,外祖母从来报喜不报忧,独自回老家生活的那两年,生活一切从简,不愿给子女增添哪怕多一分的烦恼,却仍然用自己的余热为子女孙子女发光,用爱去灌溉所有被她疼爱之人的心。
【悼词一篇】(时至今日,仍不能相信她已离开人世,丧礼只是她人生中的一个坎而已。每次探望总是短暂,微小孝心换来她心酸的眼泪,看着总是于心不忍,不敢相信曾经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的女人如此衰弱,不忍见她如此落魄。然人之将老,也亦会离开,只能默默将她存于心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