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没有喜欢,员工与企业之间便只剩交换

【如若没有喜欢,员工与企业之间便只剩交换】某一天,提笔写了一封简单的辞职信。意思是我不干了,去意已决之类的。就这样,放弃了所谓国企的金饭碗,毅然决然。然后,旁边的静说她也不干了。
虽然,辞职这个事情在现在的中国还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但这种局面,看起来多少还是有点带喜感的。我的辞职并非一时兴起,以我对静的了解,她也并非跟风。
喜欢的终究喜欢,不喜欢的怎么也长远不了。
记得之前好几次和领导交谈,说自己不太适合现在的岗位。领导的意思是我还不够努力和热爱现在这个岗位,所以才致如此。


如若没有喜欢,员工与企业之间便只剩交换
文章图片
网图侵删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每当看着一连窜数字以及那些完全不认同的理念时,内心的无限挣扎和痛苦,此等感触的确找不到第二个人来感同身受。这种事,向来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偶然在《人民日报》夜读专栏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学长当年超努力,所以他成功”这碗鸡汤有毒,如果努力本身不能使你快乐,漫漫前路,便只剩压力和痛苦,每天调节自己的负能量都来不及,谈何出类拔萃?
任何行业,努力至多帮你存活,不会帮你出类拔萃,只有发自内心的爱会。
只有发自内心真正的喜欢和爱,才会让我们自带光芒。任何外在的鸡血或是鸡汤,都长久不了。恰好,我和静都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份工作。终究,我们不约而同选择了离职,去寻找各自想要的生活。
看过之前同僚的离职,大都迫于单位的强势而放弃了自己那部分辛苦工作之所得。与之前离职同事不同的是,我和静,又恰恰是懂得为自己去争取的90后。和人事的闲谈,她们惊讶于我们的想法,甚而反问静难道对企业没有感情吗?
当时的我,并不在场。如果在,一定会回答这位人事:如若没有喜欢,员工与企业之间便只剩交换,再无其他。如果真的有感情,那也已经被所谓的领导用漫骂和有失人性的管理方式践踏得粉碎,丁点不剩。


如若没有喜欢,员工与企业之间便只剩交换
文章图片
网图侵删 记得某次和一位滴滴的美女司机交谈起,她说企业与员工之间很多时候仅仅就只是劳动力和money的交换,这本就是很直白的经济关系。然而,有那么一些企业却会很没道德的利用人性的弱点让员工为其卖命。这些弱点包括你的父母,包括你对企业的忠诚度等等等。
我想,在这个我们都追求个性和真善美的时代,是不是该褪去这一切漂亮的外衣而只谈最本质的东西。如果员工不是打心底认可你的管理理念和产品,那企业和员工两者之间也只应该是赤裸裸的雇佣关系。这一点,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应该有这种理性的认识,不是吗?
昨日,又有一位同僚离职。听双哥说起,在交辞职信的那一刻,领导全力挽留,让其随意选职位。临到离职,才让员工自己来选岗位,这种做法无疑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即使,真的是靠辞职换来新的岗位。
如若没有喜欢,员工与企业之间便只剩交换
文章图片
自己的摄影作品

想来,也是万种心酸。如同婚姻,既然选择离婚,说明你伤我够深。双哥是个极其踏实的高材生,在一线岗位上待了好几年依旧在一线,未来非常的不明了。对一个男生来说,再留的确不是明智之举。
况且,这也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岗位,更不擅长。这超乎正常的离职率,的确有我们自身的原因。当然,肯定也有管理方式的不当。
一直认为,只提出问题而不给解决方案的人都是耍流氓。所以,就此也引发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在这样一个产品产能过剩的工业化时代后期,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也很想去自己主宰。
如果不是出于喜欢,一份工作也就只仅仅是一份工作。八小时之内是工作,八小时之外则必然是兴趣。
如若没有喜欢,员工与企业之间便只剩交换
文章图片
自己的摄影作品 所以,才诞生了网红、兼职作家这类群体。他们凭借自己的所能在工作之外的领域获得一席之地,赢得了认可,也收获了money。而从企业的角度,是否又真正去考虑了每位员工的特质和擅长。
如果,用千篇一律的直尺去衡量所有人。那么,返回的也只能是千篇一律的结果。很多东西,都会不由自主的对等。

我想,不管是员工或是企业,都应该正视这种存在。这一代的青年,不再是只为工作而生。有时候,觉得人之所以有压力和痛苦,大多是因为我们不懂生活,舍本逐末。
如果你真的想要出类拔萃,还是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好。毕竟,交换的关系怎么也长久不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