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36计|正解36计 | 以逸待劳

文|裴中和
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我们先来看它的内容和按语:

内容: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按语: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
我们先看第一句“困敌之势”,此处的“困”有两层意思,狭义上指使敌人身体困倦疲乏,广义上指战场态势受困窘迫。困是动词,使动用法,使之困。
【正解36计|正解36计 | 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中的“势”字是军事名词,点出了敌强我弱的境况。我们知道,《三十六计》的本质在指导军事博弈,是三十六种军政态势下的对策论。古人用字,情境皆在其中,这个“势”字告诉我们,《以逸待劳》面对的是来势汹汹、风头正盛的强敌。
诸子中,法家的慎到重“势”,纵横家张仪连横仗“势”。兵家也讲“势”,什么是兵家的“势”?威势,兵多将广,后勤保障足,实力强;权势,位高权重,声名显赫;形势,占据了天地人三才之利;气势,官兵士气高涨,斗志昂扬,战斗精神顽强。统统这些,形成综合优势。兵家的“势”有时是抽象的,有时是隐藏的,有时是无形的,有时也是广泛的统称。结合现代语境来说,“势”字既包涵了硬实力,也包涵了软实力和巧实力(smart power)。
如果不是敌强我弱,原文内容中的“势”字从何谈起?
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三十六计》的作者强调说“困敌之势,不以战”,接着又提升到《周易》的哲学原理说“损刚益柔”。这里的“损”与“益”、“刚”与“柔”都是一对哲学矛盾。“损”“益”是《周易》中的两个卦,《损》卦,艮上兑下,河泽侵蚀山根之象,这是个渐进和私暗的过程,不易察觉;《益》卦,巽上震下,风雷交加之象,这是个迅猛利落的过程,快到悔之无及。“刚”“柔”两字,“刚”喻敌强,“柔”喻我弱。
综合上下文理解,原文的意思是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不要兴冲冲与敌人作正面的交锋,而要想方设法调动它、消耗它、削弱它,消除其优势,使它陷于困顿、疲乏和困窘之中,就像《周易》的《损》《益》两卦所揭示的那样,暗中逐渐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待彼竭我盈后,伺机而动

再看按语。
按语: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
读完按语,我们便会发现,在军事意义上,《以逸待劳》揭示了“势”与去(弱)“势”的辩证关系
在按语中,作者解释说以上就是调动敌人、化被动为主动的方法要则。然后引用《孙子兵法》说,先到战场等待敌人就从容、主动,后到战场仓促应战,就会受制于人。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想方设法调动敌人。
按语的文眼在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一句。《以逸待劳》所强调的是,面对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我”方应避免在某地消极等待敌人,而是抓住关键要害,以“我”方强大精干的核心战争要素应对繁琐的、变幻无常的敌人,以关键局部扭转全局。按语中的“枢”,指关键局部,也就是原文中的“势”;“环”,战争全局。
需要说明的是,“以逸待劳”文字中的“逸”绝非无所作为,“待”绝非消极等待。在《以逸待劳》之计中,作者表达了指挥员需审时度势,积极推动完成战争中的攻防、强弱、主次转化的军事哲学思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