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的艺术》——为何坚持(如何放弃?)

在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人叫西西弗斯,他每天要把一块巨石,从山脚滚上山顶,然后这块巨石又会滚回山脚,他第二天依然要推着巨石上山,周而复始。
记得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时,我觉得外国人好无聊,这么一个破石头有什么可推的,还用他来寓言,这种生活那里值得坚持呢?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啊!
等经历了一些事,我们身在一种关系里、形成的习惯、熟悉东西,那里是说放弃就放弃的,退步抽身,谈何容易,再无聊的事情也要坚持去完成。
顾少强的辞职申请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她丢掉了自己的石头,不再过朝九晚五的日子,只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曾经火遍全国,她的勇气和行动力让多少人羡慕,表达了多少人的心声。
产生一个放弃的念头很容易,为什么轻易做不到呢?现在我们走进《放弃的艺术》这本书,来寻找答案吧!
我们为什么会坚持?
爱迪生发明电灯做了1000次实验,在1001次的时候成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就是胜利。这是从小到大给我们灌输的思想,习惯了只有坚持才是对的,这是文化的原因
生活中有太多的欲望需要满足了,花呗、房贷、车贷、护肤品、衣橱里永远少的那件衣服,这一切那里容许我们轻易放弃工作呢?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我们被金钱束缚着,不能放弃
我们同事的爸爸喜欢钓鱼,每次给他打电话,问做什么呢?他爸爸几乎每次都说在钓鱼。钓鱼的人,在鱼钩甩出去之后,鱼儿有的时候很快会上钩,有的时候很久都不咬钩,他们总是期待着下一条鱼,慢慢的喜欢钓鱼这个习惯就养成了。这种就是间歇性强化的力量。
在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明明跟自己说好,这局赢了,就不玩了。可一旦输了,会对自己说再玩三局就休息。我们在做某些事时,可能出现失败倾向时,往往更容易选择坚持,这个叫做承诺升级。关于这一点,我其实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一道题做不对了,不会选择承诺升级呢?这是题外话了。
我们去影院看电影,开场20分钟就开始昏昏欲睡,此时站起来就走这时是明智的选择,再看下去的话还要支付时间成本。可这张影票是花60元买的,现在就走相当于扔了50元钱,一般会坚持着把影片看完,这种坚持叫沉没成本悖论
咱们的大脑会自动总结经验,并将其浓缩成处理不同事件的套路,我们是不是很惯用于某种方式去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呢?比如有些人遇到分歧的时候,TA习惯于冷静的分析原因;TA则会大吼大叫,情绪失控,失去理智。我们会无意识的首选已形成的套路处理某事件,这种坚持就是我们自动被套路了。
外在的文化因素会让我们坚持,自小养成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也会让我们去坚持,不能轻言放弃。可有些坚持是无益的,还会给带来痛苦,因此我们要学会适当放弃。
错误的放弃方式
为什么有的时候放弃这么难呢?可能是用错了方法。我们先说几种错误的放弃方式。
第一种错误放弃方式,叫逃避式放弃。现在20年已过半,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做过年计划嘛?现在完成了多少呢?当开启某个计划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就放弃了,然后就去刷手机,再也提不起兴趣来。有这种行为的人,可能是抗压能力比较差,或者内心充满了抱怨、消极的负面情绪,只能转移注意力来逃避。
【《放弃的艺术》——为何坚持(如何放弃?)】第二种错误放弃方式,叫对决式放弃。在放弃的时候,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比如说,“这件事是因为TA没做到,所以我不玩了”。这种放弃的方式,可以让放弃者不对放弃之前的所做所为,以及放弃这一行为本身去承担任何责任。就是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的问题,跟“我”没关系。这种行为方式特别不利于个人成长。
第三种错误放弃方式,叫假装式放弃。表面上放弃了,但是藕断丝连。比如,跟男朋友分手了,经常微信互动,偶尔还一起去看个电影,吃个饭。这种放弃的方式让人处于一种悬停的状态,想要放弃,特别纠结,根本就放弃不了,来回扯皮,欲罢不能。
第四种错误放弃方式,叫威胁式放弃。在人际关系当中,表现形式是“如果你不这样做,那我就放弃”。在跟谁结婚的问题上,有些父母会说,“你要是跟TA结婚的话,我们就断绝关系”。这种威胁的口吻并不是真的想放弃,而是一种姿态,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第五种错误放弃方式,叫无故失踪式放弃。就像一只鸵鸟,遇到危险,先把头埋进沙子里,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比如,情侣之间有一方提出分手,另一方怕面对这个结果,突然人间蒸发,把所有的问题都搁置在哪里。这种放弃方式的背后,都有一个无法承担责任的灵魂。如果在职场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和自己的发展。
第六种错误放弃方式,叫爆发式放弃。有些人就比较感情用事,对事情没有全盘的计划,也没有清醒的思考,遇事只会忍耐,达到某一个极限值的时候,突然忍无可忍爆发出来。这种方式是对自我造成最大伤害的放弃形式,过后会产生自责、懊恼、反复思考以及追悔莫及的情绪。
第七种错误放弃方式,叫貌合神离式放弃。放弃者出于某种原因,不会承认自己要放弃,表面上还在继续努力做事或者维持着关系,但实际上步伐正在向着“出口”走去。
以上就是书中提到的七种常见的放弃方式,社会、人生都会要求我们积极向上,每个人像上紧了的发条,逼自己忍受不快乐和不合适,咬牙坚持。可有一天,突然泄了气,不想再忍受,可能就会采取消极放弃的方式保护自己,可这种方式依然会让我们,让周围的人很痛苦。
正确的放弃方式——目标脱离
1.认清自我
要做到正确的放弃首先要认识自我。要知道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属性:有的人积极乐观,有的人消极内向;有的人到处冒险给,有的人安静沉稳。
作者为方便分析,把积极的人归为靠近型人格,这种人格的注意力一般都会集中在能得到什么上。把内向的人归为回避型人格,这种人格一般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回避什么糟糕的后果上。
两种人格没有好坏之分,在为人处世上显示出极大的差异。靠近型人格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冒险性比较强,喜欢挑战;回避型人格性格稳妥,适合比较细腻的工作。认清自己的性格,选择适合自己生活方式,如果是安静的人就不要羡慕人家冒险,如果是活泼的人,就不要羡慕人家沉稳。
2.认知脱离
我们要放弃一个习惯、一个观念、一件事情,那它们就会成为我们脑海中干扰我们思考的一个因素,清除这些干扰因素的过程就是认知脱离。
有一个实验叫白熊实验,实验人员告诉受试者不要想那只白熊,可受试者会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的想起这只白熊。那如何不去想它呢?想或做别的事情。比如说,我不想每天追剧了,那就试试写作呀!把追剧的时间占用上。
3.情感脱离
要放弃一件事的时候,可能表现为“愁眉苦脸”或者看上去“很开心”,这是情绪的部分。我们要去感受真实的情绪,然后表达真实的情绪,利用情绪来调节你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压制它们。
4.动机脱离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去做一个计划,或者内心有一个目标。但这些目标有些是无法实现的、无法满足内心需求的、内心抗拒的,那我们就要有意思的摒弃这些不适合的旧目标,把精力集中在能够达成的,或者内心渴望的目标上。
我的理解就是,做自己高兴的、要与个人能力相匹配的事。当然,前提是有助于个人成长。
5.行为脱离
经过认识自我、认清干扰因素、认清情绪、认清目标这四步,接下来我们就要行动!做出放弃的决定后,要敦促自己贯彻执行,采用自我监督或拜托身边的亲友监督执行,在动摇时坚定的说服自己。
这本书当我听到有哪些原因让我们没有办法去放弃,还有七种错误的放弃方式时,我就理解了有些事情为什么做不到,有些事情为什么丢不掉。其实,了解行为背后的思维逻辑,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的时候要比学会怎么做的方法更重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跟自己和解,会跟自己妥协。当我们了解自己的时候,就不会跟自己较劲,而是去寻求解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