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狼性吗()

在销售行业流行着一个形容性格的词汇“狼性”,这个词最初是来自保险行业。早期在中国金融业从事保险销售的工作人员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映像,这个映像是负面的,保险一时间成了全中国人民最反感的金融产品,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一听到保险就避之唯恐不及,对他们来说“保险”意味着“骗子”。这种种负面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保险从业人员在销售产品时完全以业绩为导向,不考虑客户的需求,甚至以隐藏部分产品要素,扭曲产品要素的手段达到销售的目的。这种有点“兽性”的销售手段被大家称为“狼性”
而今天,狼性不再是一个完全负面的词汇,它的使用范围也不再适用于保险行业。狼性更多得被用于激励员工更加投入地工作,尤其是在销售领域,毫无保留、尽最大能力去实现自己的业绩目标被认为是一个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充分体现。领导喜欢有狼性的员工,而作为员工的我们甚至开始希望自己身上天生能自带“狼性”基因,为自己的业绩推波助澜。狼性成了营销明星的代名词,他们是领导的宠儿,也成了同事们羡慕的对象。

销售行业的工作人员往往呈现两种状态:“狼性”,以业绩为导向,这样的员工的比较得领导欢心;还有一种我暂且管它叫“羊性”,这个族群的主张佛系营销法,他们往往不主动出击销售难度比较大的产品如:保险、基金。羊性员工总是声称自己不在乎“业绩”。
好的业绩理所当然几乎是出自“狼性”员工,他们在销售产品时能全身心投入,眼里只有“目标”,业绩达成率普遍高于“羊性”员工。领导总是希望自己的下属中能多几个这样的员工,从而让自己高枕无忧。而现实是,在销售领域中,“狼性”永远是族群中的少数派,“羊性”总是占据大多数份额。
“羊性”员工害怕开口营销,对于他们来说,领导的认可,工资的奖励都不足以抵消这份恐惧。他们“看起来”更像是与世无争的那一类人。
为什么有更多的员工选择成为羊系,他们是否是因为能力限制,无法让自己变得更有“狼性”呢?他们是真的像看起来的那样“与世无争”吗?
没有从事过营销行业的人很难体会,即使当你在面对客户之前,已经准备充分:将产品要素倒背如流;对客户的情况已经进行过了解;对聊天的氛围已经做好了心理预期。你笑脸相迎,茶水恭候。结果可能还没张口,就被客户无情地拒绝了。要是遇到素质比较低的客户,可能还会在心理给你标上“骗子”的标签,这一切都体现在客户的表情上。在用尽洪荒之力后,营销人员要接受被拒绝的现实,这是很不容易的。
李叫兽曾经在他的营销公众号里面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及一个理念,关于“心理抗拒”。
心理抗拒是指:当一个人的控制权、选择权被不合理剥夺时,产生的抗拒心理。
李叫兽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那么厌恶“广告”。当人们看到自己预期之外的广告,即在预期之外的时间、场景碰到一条插播的与主题无关的广告,人们会感觉到自己“控制感”严重缺失,这时候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你有狼性吗()】今天我把这个理论用在员工营销管理上,当员工面对客户,主动出击,全情投入,展开营销。可是遇到客户的反应是无法预期的,我们设想好了一百种情境,可是客户的真实反应总是和预期的不一样,开口100次,被拒绝99次是常有的事。花式被拒,营销人员会被客户以各种方式推入尴尬的境地,这种缺乏控制感的体验真的非常糟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