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精选》|“看脚下”,让你轻松做到忙而不累

2019年2月16日,星期六,雨(3-7)


《林清玄散文精选》|“看脚下”,让你轻松做到忙而不累
文章图片
2019年自元旦以来,每天都处于极度的忙碌之中。因为公司要融资,需要准备的材料之多令人乍舌,不同的投资商需要不同的材料,有时一份材料光是清单就能打印个出四、五页。
最为悲催的是,就在过年放假前两天,某投资商分别委托了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发出资料邀请清单,而且要求过年前给出资料。
在这两天里,为了准备这几十份文件,第一次体会到自己累到快要猝死的境界。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尽管肚子饿,但是闻到饭菜的味道却只想吐,只能吃下几颗蔬菜。
年前,整个人处于极度焦虑之中。因为焦虑,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头脑昏沉;头脑昏沉,工作效率也是极低,那可真是度日如年啊。
年后,尽管律师还在要资料,审计师甚至进驻了现场,每天也加班,但是却不焦虑了,血压正常,头脑清醒,每天保持着高效的工作状态。
为什么?秘密就在于返沪飞机上看了林清玄的几篇散文。
2019年1月23日,是林清玄离开我们的日子。看到好友柯锦川写了一篇缅怀林清玄的文章,便把在书柜里存放已久的《林清玄的散文集》翻了出来。
看到第一篇《月光下的喇叭手》,我在泪光中找到了平静,于是它也理所当然成了春节回家行囊的一部分。
春节期间,要吃的美食太多,要见的人太多,要说的话也太多,我没有时间去思考工作上的烦恼。
但是当要返沪的那一天,我又开始焦虑。飞机上用两个小时看完林清玄关于禅修的几篇散文,我的烦恼彻底得到了断。
林清玄说他的写作经历了四个变化,基本上是十年一个“豹变”,从浪漫主义者(绝对的抒情)变成理想主义者(追求佛教的圆满国度),再从理想主义者变成了存在主义者(确定人的终极存在),最后变成自由主义者(打破了写作的框框)。
《吾心似秋月》、《步步起清风》、《一心一境》这几篇散文都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谈对生活的实践。
01
吾心似秋月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更与何人说。”
【《林清玄散文精选》|“看脚下”,让你轻松做到忙而不累】这是寒山禅师写的一首诗,意思是即便明月为云所遮,其实明月还是在云层深处;碧潭在无声的黑夜中虽不能见,我们仍旧可以知道潭水是清的。
现实生活中遭遇的痛苦,都是因为无法认识心的实相,无法让心保持恒久的温暖与平静。
当我们的心被炙热的情绪燃烧时,会化成贪婪、嗔恨、愚痴的烟气,看不见自己的方向;当我们的心被冷酷的情感冻结时,就凝成傲慢、怀疑、自怜的冰块,无法用来洗涤受伤的创口。
认识自我、回归自我、反观自我,是让自己获得智慧最重要的事,在这过程中需要我们有一颗包容的心与学过从容的生活。
包容的心,是因为知道这世上即使没有我,世界一样会转动,时空也不会有一刻中断,这样可以让人谦卑。而从容的生活,是因为我们要明白知道即使我再紧张、再迅速,也无法使地球停止一秒,那么何不以从容的态度来面对世界呢?
反观年前的心态,心都被那一摞摞的资料所蒙蔽,完全看到明月与清潭,所以才痛苦不堪。
02
看脚下
《步步起清风》中讲到这么一个禅宗公案,五祖法演禅师带着三个弟子佛鉴、佛眼、佛果在山下凉亭夜话,回去的路上,灯突然灭了。
在黑暗中,法演禅师每一位弟子说出自己的心境。
佛鉴说:“彩凤丹宵。”
佛眼说:“铁蛇横古路。”
佛果说:“看脚下。”
法演禅师当场给第三个弟子佛果说,“将来传扬我的宗风只有你!”
“看脚下”这个禅宗公案包括了禅宗的三个重要的精神。第一个精神是要活在当下,人生的忧恼,大部分都来自过去习气的牵绊,以及对未未来欲望的企图。如果时刻活在眼前的意境,烦恼立刻得到截断。
第二个精神是以平常心过日常的生活,也就是“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在每一刻的真实中,万法的真相即在其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水或弄花是平常而平等的,明月在手,花香满衣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第三个精神是以法为灯,以自为灯,去除依赖心。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却没有一个人能代替我们走茫茫的夜路,唯有自己踩准每一步,才能到达目的地。
年前,面对海量的资料时,正如走在无灯的夜路,如果能看好脚下,将每一份材料当做脚下的每一个脚印,终究,是能完成的。
03
一心一境
上面讲到“活在当下”,其实能真正做到活在当下,是需要勇气的。这需要我们把“过去”与“未来”做一截断,使心思处在一心一境的状态。
一心一境是治疗人生的波动、不安、痛苦、散乱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因为所谓人生的苦与乐,尽管是一种真实的感觉,但却是一种空相。
烦恼就是因为我们常常会处于一心好几境(怀忧过去,恐慌未来),或一境生起好几种心(信念犹如江河,波动不止)。
人不能活在一心一境中,原因在于我们太重视结局而不重视过程。比如,我在看到资料清单时,一心想的就是资料什么时候能完成。然而人生的最大意义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是在承担每个过程。
年后的资料准备中,我始终秉承一心一境的态度,访谈时我认真倾听并回答;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再确认;加班时将其视为正常的工作,不生怨气……所有的资料都顺利完成。
林清玄八岁时立志当作家,三十岁前就几乎获得了当时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在他开始写作时,心酸的东西他会写,趣味的东西也写,身处穷苦人家的母亲对他说:
“你应该多写些趣味的东西,别人看你写的文章时是希望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的,而不是读你的文章,就觉得人间不值得,那这文章没有意义。”
正是这样一位简单知足的母亲,影响了林清玄先生今后的写作方向,让无数一时蒙蔽内心的读者看见了那一轮明月,感受到脚下的步步清风,体悟到一心一境的美妙。
再次感恩先生的文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