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发疯文学、废话文学、梗…...Z世代的“语言面具”,你读懂了吗?( 二 )


“发疯文学”的流行 , 就是Z世代任性挥洒、追求快乐表达的一个“语言面具” 。在这个面具下 , 他们可以一种看似得体的、以流行文体为名的方式 , 宣泄情绪 , 实现一种“面具”下的自由 , 且这种自由是一种安全、“不被当真”的合理的放肆 。
对于品牌而言 , 把准了年轻人情绪的波峰和波谷更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河南涝灾期间 , 国货运动品牌鸿星尔克因为低调捐款5千万 , 被网友推上微博热搜 。 不仅如此 , 年轻用户的热情更是令人惊叹:他们在品牌直播间进行了一场“野性消费” 。
“你们野性捐款 , 凭什么让我们理性消费?”“69太便宜了 , 你卖699吧”“鞋不合适 , 我把脚趾头削了““不要讲了 , 直接上链接”…… , 这种“野性消费”“疯狂表白”的方式 , 正是Z世代线上“语言面具”下情绪宣泄的集中体现 。
“废话文学”是年轻人对“真废话”的反讽“听君一席话 , 如听一席话”“我上次这么无语的时候还是在上次”“每过60秒就是一分钟”……以重复信息为代表的“废话文学”在网络上被Z世代疯狂引用 。
不仅如此 , 机智的网友们还找出了很多经典作家或电视剧为“废话文学”背书 。诸如 , 鲁迅的“一棵是枣树 , 另一棵还是枣树” , 一百年前巴黎文艺界最有权力的女人格特鲁德斯坦的那句“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 , 再如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台词 。
网络语言|发疯文学、废话文学、梗…...Z世代的“语言面具”,你读懂了吗?
文章图片

文学大家们的“废话”或许另有深意 , 但这届Z世代的“废话文学”也自有主张 。“废话文化”因其无厘头能让年轻人发笑是一个原因 ,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 就是年轻人其实见识过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废话文学”——那些长篇大论但没什么实际用处的“爹味教导” , 那些领导画出的大饼、职场PUA的话术 , 无不是空洞且听完后毫无效益的 , 这与网络上的“废话文学”非常相似 。
对”废话文学“对狂热 , 其实是Z世代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叛 。他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用一种“更明显的废话”来反讽真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的伪装成真理的废话 。
美国人类学者斯科特在《弱者的武器》中提到过一个观点:对于弱者而言 , 大规模的公开抗争是罕见的 , 但弱者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 , 他们会在日常生活进行反抗 。
尽管Z世代被视为未来社会的主流群体 , 但当下他们尚未掌握真正的权力 。如何面对真实生活中的“相对弱势”地位?Z世代的反抗方式不是常规的激烈反抗 , 而是以一种“娱乐化”的方式 , 对不满的现象和行为进行嘲讽 。
网络语言|发疯文学、废话文学、梗…...Z世代的“语言面具”,你读懂了吗?
文章图片

在近期很多流行的表达方式中 , 都能看到Z世代正通过一种谐谑的方式 , 来释放压力 , 伪装攻击性 。比如在95后人群中深受欢迎的“阴阳怪气”表情包 , 用软萌的、毫无攻击性的卡通表情 , 佐以“非常认同”的前半句铺垫 , 最后却是极具杀伤力的转折语 , 让人印象深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