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和写的故事---《文心》读书笔记(3)

【读和写的故事---《文心》读书笔记(3)】文177若初


读和写的故事---《文心》读书笔记(3)
文章图片

知识点(五):知与情与意
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给分为了知、情、意三种。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1)知是知识,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
(2)情是感情,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
(3)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想要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
情意与知识,虽方面不同,实是彼此关联的,情意如不经知识的驾驭,就成了盲目的东西。
这一段内容在书里是在“九一八”东北事变的大背景下,班里的几个孩子被推举在《抗日周刊》上写专栏,国文老师王仰之先生对孩子们的指导。第一步就是要让他们认清目标,预备给什么人看。
这于我们同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写文是要写给谁看呢,大众还是自己?受众不一样,目的和内容也自然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们写作的方向和意义所在。
知识点(六): 诗
(1)现代的乡间难再有陶渊明,也难再有《归园田居》那样闲适的诗。从前的都市没有现在的发达,普通的人都在田园过活一世,所见皆是田园景物,故田园诗有人作,有人读。
现在的情形大大不同了,大多数的人在乡间也并无可归的“园田”,终身局促在都市的“尘网”中,我们读田园诗觉得有兴趣,只是一种头脑上的调剂。
时代有一定的特色,读古人的书须留心他的时代背景,古人原不会对你说谎,但你一不小心也许会成为时代的错误者,上很大的当呢。
(2)田园与工厂,同是人的生活根源,田园可吟咏,当然工厂也是可吟咏的。切不可说关于田园的词类高雅,是诗意的,关于工厂的词类俗恶,不是诗意的。
诗之所以为诗,全在有浓厚紧张的情感,次之是谐协的韵律,并不过份在乎辞藻的修饰。
这一段内容是枚叔从供职的银行失业,儿子乐华得知一家人有可能会搬回乡下生活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正好看见父亲在读陶渊明的诗集,父子间的一段对话。父亲告诉儿子陶诗原是好的,自己也在读,但于孩子们也许并不好。并推荐了俄国作家关于工厂的诗给孩子们,告诉孩子们工人对于工厂的爱,与陶渊明对田园的爱,并没有不同的地方。
知识点(七):文章病院专给人医文章的毛病
归纳常见的文章毛病,知道如此如彼是病,即不如此不如彼就是健康,就是正常。写文章时不犯那些毛病,写出来的就是健康正常的文字了。
(1)第一类常见的毛病:用词、用语不适当
该用这个词的,却用了那个词;该这样说的,却那样说了。
这种毛病的原因在于认识词与语的意义不确切,或者因为不曾仔细思量,只顾随笔乱写,便把不适当的词与语写了上去。
(2)第二类常见的毛病:意义的缺略和累赘
一句话里,意义没有说完全,就不成一句话。反过来,说得太啰嗦,把不相干的东西都装进去,也同样不成一句话。
这种毛病的原因在于不曾把意义想得周全,便提笔来写,如果作者的言语习惯不良,平时惯说那些支离的、累赘的话语,写起文字来也就容易有这样的毛病。
(3)第三类常见的毛病:意义不连贯,欠照应
一句话里,前后不相连贯,一串话里,彼此不相照应,这也是重大的毛病。
没有关系的词牵在一起,一句话前后就不相连贯,没有什么关系词把它们连起来,彼此便不相照应,好像是各各独立的,像是把前面自己说的第一句话忘记了。
这种毛病的原因大概在于思想不缜密。犯得太多的时候,虽然说了一大堆,写了一大篇,实际全是胡说,让人莫名其妙,这是特别危险的毛病!
这三种毛病应该是写文时最常见的,如果能够避免这三种毛病,用词用语处处恰当,每一句话都意义完全,又并不累赘,而且一直到底,互相连贯,彼此照应,这样,我们的文字不就通顺了吗?
一个人如果能在思想习惯和言语习惯上留意,写下来的文字就不用进“文章病院”了。
这段关于文章病院的内容,是书里几个孩子从《中学生杂志》里看到的文章,下了一番研究的功夫,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许,在课堂上所做的汇报。
我在看的时候,边对书里的孩子们那种好学上进心存赞许,也一边对照检查自己的文字,这些毛病果然也是有的。
从前写一篇文字常常会花很长时间精雕细琢,来以后,特别是在训练营,一日一更,写得疲了,也不甚满意,不说精雕细琢,常常第三遍都不会再读,毛病定也是不少。
读至此,也会想,是否也该有个“文章病院“”?点评虽有些那个味道,终是太温和了。
(无戒365训练营第136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