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世"

要说以前的我,完全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上学时,除了完成作业就是看动画、看漫画、看小说,从来没想过长大了想干什么,虽然小时候看电影《飞虎霸王花》时候觉得太帅了,长大我也要当特警,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从初中高中到大学研究生,连选学校、选专业都是别人帮我选,其实,这是在给我专业没学好找借口呢,但是其实也是到最近这两年,我才逐渐认清了一些事情,比如,专业不等于职业,这是我“前世”最纠结的事了,但问题是你得有想从事的工作啊,说白了就是传说中的“梦想”,而我发现我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所以上了班以后,不懂该怎么确定自己的方向就很正常了,总的方针就是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自己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我该怎么发展,就是顺其自然的朝九晚五,下班后到处去找美食,等到披星戴月的再回来...
这种状态持续了将近四年,四年里我对自己的状态也是越来越不满意,总觉得生活不应该是这么一天天的“应付”下去的,因为我每天过的并不开心,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直到有一天看到《小强升职记》这本书,书中通过小强持续升迁的过程,告诉我,原来工作可以这么做、原来效率可以这么高、原来工作和生活可以这么协调,我是不是也能做到呢?
那之后我开始接触时间管理、提升效率之类的理论,当然了前期鸡血满满,最终也只是做了将近两年的“完美计划”,比如每年的项目做个整体的规划表,每个月提前做下个月的进度表,但问题是我并没有做成真正可执行的计划,只是每天看着这份漂亮的计划,就好像工作全部完成了一样,很是汗颜。
刚开始为了想将工作内容捋清楚,可是在各种纠结中费了不少劲头,比如用为知、有道等软件分解工作内容,把每年的工作分到每月、每天、每小时,但是纠结没有进度条,我不能掌握工作进度怎么办?之后跑去用offic中的Visio觉着不错,然后重新开始分解任务、搭框架,就这样每天穿梭于各种软件中一遍遍的分解任务,做到不亦乐乎,就好像我的任务真的完成了一样,其实,那时候的自己可能是自我感动了吧,天天生活在我分解完工作就一定能完成的幻象中;还有书里的内容有一条很重要的提升专注力的办法,叫“收集篮”,就是每天把接收到的新任务全部先放到收集篮中,这样可以让自己专注于手头的工作而不被打断,找一个集中的时间再一起处理收集篮中的内容,这下好了,又开始找软件,比如excel、onenote、outlook、todolist等等试了一个遍,还没完,生活和工作还没结合呢,得找到好工具啊,然后就开始印象笔记、梦想记事本、效率记事本之类的又过一遍,现在看来那时候的我已经彻底沦为一个“方法控”、“工具控”而不自知了......
其实现在想想,我接触到GTD的这概念还不算晚,但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利用,反而没给工作、生活带来良性的提升,这可能也与我的性格有关吧,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有两个特别大的缺点:不求甚解和闭门造车。
比如在接触一个新事物,或者一个新问题的时候,我没有想着去深挖、去解决问题,而总是浅尝辄止,总是满足于“做到这一步就够了”的心理状态,就像有个买土豆的故事:

老板让一个员工去市场买1斤土豆,员工去买了1斤回来,老板问多少钱,他说10块,老板问,那别人家的土豆卖多少钱?他说不知道,我去问问。等回来了,他说别人家有9块,有11块。老板又问,那那些土豆都是哪产的,怎么有贵有贱呢?他说不知道,我再去问问......
这典型就是一个不动脑子的人嘛,这说的不就是我嘛,只知道盲目的完成别人交代的工作,说白了就是不走心...
再说闭门造车,就是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我特别不爱找别人请教,我喜欢自己搞,但是有些问题可以百度一下,有些专业上的问题就不行;再比如,从开始想写文章到现在,我几乎不看朋友圈,订阅号的数量也精简到一页,微博早就戒了,注册了也不怎么看,我对写作也有这样的偏见,就是觉得只能靠自己。记得猫老师曾经说过,他为了写出好文章,为了起个好标题,到许多平台看许多文章,揣摩别人的写法和做法,然后总结吸收。这方面我就做的特别不好,把自己的信息输入圈几乎封闭,靠自己连半瓶子都有没有水平能写出东西才怪呢!
【我的"前世"】从接触GTD到现在大概快七年了,从07年参加工作到14年也正好是七年,笑来老师说:七年就是一辈子啊,这就是我的上辈zi了,我的今世从15年开始,明天接着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