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0|24/50 剧情分析 没写完
整理一下最近看的小说和电影,分析一下它们的剧本,最近在学习写剧本,只能用最简单或者适合我的方式的分析;小说印象深刻的有长洱的《犯罪心理》和墨香铜臭的《魔道祖师》;电影比较深刻的是朴赞郁的《小姐》。
《犯罪心理》是一篇有关于心理学的悬疑长篇耽美文,不可否认其中的心理学知识运用的十分巧妙,有关于道德或者人性的思考很有深度;为此特地还去看了他的其中一本参考书籍《乌合之众》,真的很赞。
剧情方面一环扣一环,主角林辰,心理学家,三年前受到一件案件影响现在是一名学校宿管;配角:刑从连,刑警队的一名普通警员,实则是权势滔天地第一家族的继承人;反派:冯沛林(相关的关键句:他想问问您,在这一粒沙的世界中,在这极微小与极宏大的对抗中,您会站哪一边?) 同时这部分属于文章第一部分:一沙;杨典峰,只是剧情中的一条杂鱼,牵扯的案子是方艾子父亲,一名缉毒警员因为照片暴露被杀案,这部分的文章属于双程;主要推动剧情发展到文章第三部分:三坟;主反派是常先生死于第四部分四声,四声反派是李景天;第五部分是完结章五浮,主要的反派是沈恋;对比出现的反派冯沛林和杨典峰主要是暗黑势的杂鱼主要的作用在于推动剧情,常先生是自卑的学生崇拜的人,是一种权势;李景天象征更大的权势,他的身份和地位加大了他对人的影响力;沈恋极度聪明的反社会性人格,算是常先生冯沛林的领导者,随着文章的发展反派的力量展示的越来越强大,所激化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剧情也越来越紧迫。
在一沙中,一方面是提出了贯彻整个文章的问题,极微小和极宏大你会站哪边,会牺牲哪一边?一方面一沙中的案件是一个人从害怕死亡,为了对抗死亡的恐惧从而策划,体验死亡,谋杀,自杀,最终挣脱恐惧这一过程,这一部分的挣扎是针对个人对个人的。第二部分双程,一个因为采访人员泄露缉毒警员照片儿被杀死父亲的少女,为了逼警察找出真相劫持了整车的儿童,其实这段会让我有一个思考,造成这件事情的采访人员会得到惩治吗,因为一时微小的利益,或者是缺乏的职业素养,害死了辛苦的警员,逼一个无知的少女去犯罪,对比采访人员,帮凶杨典峰,和贩毒者,我竟然没有办法判断谁更坏一点,大概就是五十步笑百步,这段在我看来应该是推动剧情发展同时衍生第一部分中突然发神经杀人的店主可能和毒品有关的线索,联系文章最后的新型毒品的章节(对于这章我想到了一个联想故事一个被逼到犯罪的人,最后最初始作俑者逃脱了,犯罪者入狱了);三坟中节选两段“有些犯罪,是来源于恶意,有些犯罪,来源于懦弱,而有些犯罪,则来源于无法自控,对我来说,他们更像是罹患精神疾病的孩子,他们首先是自卑而内向的个体,因为这种特性,他们被犯罪分子挑选,被他们曾经所信任和喜爱的人骗人那个可怕的地域。你觉得,当他们进入那个群体后,首先遭受的是什么,是爱的欢迎吗,不,他们首先遭受的是虐待,对肉体的凌虐对精神信念的摧毁。”
【24/50|24/50 剧情分析 没写完】“人类的天性,都有规避痛苦的天性,如果痛苦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就会纠正认知,来适应痛苦。就好像一个男人监禁一个女人,他拼命的虐待那个女人,一旦女人承受不住虐待,就会开始纠正自己的认知,讲男人对自己的行为视作爱,并爱上那个男人,心理学上,将这个过程称为“习得性无助” 。”这两段话先不分析剧情,让我和最近发生的26岁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自杀的事件联系在一起,爱上诱奸犯,是相同的悲剧。同时为她的善良感动,她黑白分明的世界里无法接受自己是灰色的这种事情;回归剧情,这段提到了犯罪者如何洗脑以及如何利用黑暗直播赢取暴利,这是文中主要提到反派的引导一群变态兴奋的方式,也预示着后面的剧情主角或者说正义和非正义一方的角逐会越来越激烈,激起矛盾的原因将会更加刺激人心,剧情进入四声,四声是最让人心痛的一部分,是公认泪点;很喜欢作者为宋声声写的一段话,“我生于长空,长于烈日,我翱翔于风,从未远去。”
推荐阅读
- 死结。
- 如何寻找情感问答App的分析切入点
- D13|D13 张贇 Banner分析
- 红糖补血()
- 人如果没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自媒体时代把握住就能咸鱼翻身)
- 你再这样提问,就没人愿意回答你了
- 洱海不是海,,人群没有你
- 我没想好
- 抑郁症(可怕吗?)
- 自媒体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