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中常提到的"商业化"

关于旅行中常提到的"商业化"
文章图片



每个人对于旅行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仅仅是旅行,而有的人却是生活,对于一座城,也会有无数种看法,最近想谈的却是无数人口中的"商业化"。
可能是去年玩得比较野的原因,去过几个地方,有些朋友出行时会问问我,哪儿好玩,如何避坑之类的。回来后,有的人会觉得我推荐得不错,也有人吐槽那个地方没意思。其实,评价如何,与我无关,你问我答,你问的,是你想要的,我答的,是我看到的,一切基于自愿,不是吗?
就拿凤凰而言,严格来说,这是我旅行的起点,对于凤凰,还是有那么几分喜欢,她的樱花,她的流水,她的小巷子,她的小吃…等等一切,都有那么些许回忆。然而,我听到过无数的,关于她"商业化"的这个词。
大多数人的旅行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三天五座城十个景点七星级大酒店,听着真洋气,回来就吹嘘:我去了哪哪哪儿,你看,还有照片,但是那个地方菜不好吃,太商业化了,没有传闻中那么好玩。周围的人一听,真厉害,去过这么多地方。
事实上,有的地方,适合看清晨的雾色,有的地方,适合看傍晚的夕阳,有的地方,适合看午夜的银河,有的地方,适合春天的萌芽,有的地方,适合夏天的蝉鸣,有的地方,适合秋天的硕果,有的地方,适合冬天的银装,而有的地方,只有时间去融入才能感受。但是有的人,在冬天的午夜去找夏天的蝉鸣,注定失望而归。
转回来谈谈凤凰,挑一个雾雨蒙蒙的早晨,起来转转那些大街小巷,感受这座古城的宁静,中午沱江边踩踩水,在傍晚遛遛狗,不香吗?有几个人用心去感受过一座城(悄悄说一句,反正我没有)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的确是商业化的表现,在这种地方,你感受不到地道的农家风味,就像,在西江,你是很难体验到下田摸鱼,上岸打谷的,更别说什么酸汤鱼了。(大声呼喊,走,去我女朋友家打谷子啊,她家那儿足够原生态)

关于旅行中常提到的"商业化"
文章图片
就像在苏州,如果不去寻找,你是看不到正宗的苏绣的。
越出名的地方,收到"商业化"这个评价是越多的,就像丽江,就像镇远,就像大理,…诸如此类,比比皆是。可是,饮食也好,住宿也好,购物也好,它商业化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游客吗?不商业化,又怎么推动经济,怎么会被众人周知。
就像可可西里被称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这些不那么商业化了吧。怎么没人去,还有珠峰,南极等等。也不是反驳谁说的某个地方商业化,觉得别扭的是,有的人没有见过那座城的清镇,没有见过傍晚,没有阴晴圆缺,甚至有的人,连到了哪儿都不知道,只知道在哪个省,关于住宿,打地铺住青旅都接受不了,关于饮食,习惯不了当地口味,回来就和你谈这个城市怎样怎样,别逗了行么,至少我不敢自认为很懂的去批评一个地方,相反,别人问我的时候基本都说优点,有的人回来就说我骗他,罪过罪过(小声逼逼好吧,我承认,是我穷,难得出来一次,各种喷的话,感觉会对不起减肥成功的钱包,会令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一座有名的城市,绝大概率是商业化的,毕竟大多数出来的旅游的人,是一些很少有时间出来的上班族,不给他们完美的住宿,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他怎么会来,但将这个词挂在嘴边最多的却是那些没去过多少地方的"旅游达人"不信你问问他哪儿好玩,他会犹豫半天,问问他当地有哪些特色,他说出的会是其他地方也有的"特产",就像几乎每个古镇都有的木锤酥,手鼓,酸奶等等。至少,我认识的,喜欢旅行的人里,没有听到他们吐槽过某些地方,相反,听到他们吐槽最多的反而是游客的素质。那么话就说回来了,不商业化,谁来打扫卫生?靠游客?拉倒吧。
【关于旅行中常提到的"商业化"】写在最后,在家时好好上班,出去时,尽可能在一个地方多待几天,用心感受,心态好爱生活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顺便带走你制造的垃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