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五次清心莲瑜伽馆读书会——漫谈《世界是心的倒影》

6月2日下午,还是熟悉时间,熟悉的地点,我们第五次相约清心莲瑜伽馆。更令人随喜的是这次读书会除了铁打的队员:群主、阿汤老师、我、妻子,还有两位前几次参加过的书友,我们清心莲瑜伽馆的读书会终于见着“回头客”了,一举扭转“流水的瑜伽教练”的传统。此外,还有两名阿汤老师的朋友陆陆续续进来,虽然也是瑜伽教练,但并不在清心莲瑜伽馆代课。本次读书会群主在通知时借鉴其他读书会的经验,设置了人数上限12人,本次实到8人,环比增长14.29%,效果显著。




按照惯例,首先还是由阿汤老师读诵《世界是心的倒影》第二辑的一节内容,随后大家开始讨论。阿汤老师着重分享了书中他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现实生活中,许多朋友都想赚很多钱,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就可以生活得自由自在,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因为,他们拥有的更多,看到的就更多,不想失去的也更多。他们拥有和憧憬的更多,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维持和追求,这样的心境之下,他们很难实现一种心灵的自由,有时连身体的自由都无法保障。”
大家也对这段话发表了自己的感悟。我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刚毕业时作为一个银行的小柜员,每天开开户转转账数数钱,生活也挺简单充实;后来调到了国际结算部,开始接触相对复杂一点的贸易金融业务,逐渐对金融知识产生了兴趣,不断想做点新业务,学点新东西;后来又跳槽出来,经常跟各大银行总行的专家们沟通业务,看着北上广的银行家们的高端玩法,我更是心痒难耐,心向往之但身不能至,羡慕嫉妒恨,求不得的痛苦总是萦绕心间。这不正是雪师所说的道理,“看到的就更多,不想失去的也更多”。有位新书友宽慰我,说她不觉得年轻人这样有什么不好,本应如此。然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见过世面的时候住在小平房里也挺恬淡,但是见过了摩天大厦却又被现实生生的按在地下室里摩擦,就别有一番辛酸了。《道德经》里讲,“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就是这个道理,雪师在《老子的心事》中,对这一节有一句解答我非常喜欢,“很多你非常在乎的东西,其实根本用不着。”说得太好,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其实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只是做不到而已。
本次读书会的高潮随着一位迟到的书友而来临。她随我们读诵完第二节《世界是心的倒影》后,逐步讲述了她传奇的经历。她与我们的读书会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失之交臂两次了,期间她看到通知要共读《世界是心的倒影》,因此先自己在网上买了书,读了之后欲罢不能,书不离包,一有空就会拿出来诵读一会,因此后来又买了雪师的其它书目。这让我和妻子这种读书会参加的多,书读的少的“假书友”羞愧万分。
据她自己介绍,她以前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小学老师,后来羡慕机关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转成了教务,现在还是一名领导,但是工作压力特别的大,生活所迫,累得要死。我还用妻子消极怠工的实例安慰她,其实选择无处不在,党国的事业离了谁都不会间断。群主也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来开导这位压力山大的领导。然后她继续说道,她同时还是一位兼职的瑜伽教练,只有瑜伽才能让她身心得到休息,她绝不因为学校的事情耽误瑜伽课。她曾经连续一年每天5点多起床,练一种阿汤老师也说比较艰深的瑜伽,后来她有段时间因为工作生活节奏紊乱,大病一场,找了很多本地的专家,都确诊是胃癌,当时她只有30岁。当大家都在为她惋惜时,她在病房里用她这种瑜伽中的一种自疗的方法每天自己给自己治病,连护士都称她“大师”,她可以清晰的观想一团光在治愈她的胃,能很明确的感知她胃的状况,当她认为自己已经痊愈时,要求重新检查,果然病已治好,癌症不见了。她说的轻描淡写很低调,但我们都能听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医学的奇迹。
【记第五次清心莲瑜伽馆读书会——漫谈《世界是心的倒影》】大家意犹未尽,畅谈瑜伽、修心、修行,再次超时,这个传统延续了下来。会后阿汤老师说他最近有些被馆长“冷落”了,我给妻子分析,因为我们的读书会并没有给瑜伽馆带来新会员,还无偿占用场地,没有达到馆长的经济预期。无可厚非,这是个经济的时代,互惠互利才是源远流长的基础,没有人有义务做无偿的奉献。我们需要努力摸索出一条“自负盈亏”读书会模式,还是那句话,“艺”是能耐,“术”是把能耐卖出去,缺一不可。“艺术”如此,“文化”亦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