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的牺牲——《我的姐姐》随感

在看《我的姐姐》时数次被戳中泪点,为弟弟,为姐姐,更为姑妈。
【血浓于水的牺牲——《我的姐姐》随感】“你就不能等等我吗?”弟弟紧紧的抱住姐姐的时候,仿佛抱住了全世界。看到这里想起来我和弟弟,我和弟弟差了十一岁,骨子里相似的性格让我们一直吵吵闹闹,吵得凶的时候,别人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我亲弟弟。就算吵得再凶,吵完之后我们牵着手去逛超市时,他叫我姐姐时,那种血浓于水的感受是我在他出生前从未体验过的感受。很庆幸,我生在一个很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给我的爱从未因为弟弟的出生而少半分。我是一个挺有忧患意识的人,在读高中时,曾经想了一个晚上如果有一天父母意外离开了,我和弟弟该怎么办?想了很久,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我想我会和弟弟相依为命,我会把他照顾的好好的,等他好好长大成人,我们一起努力。曾经在日记里写下过这样一段话“弟弟的出生让我真的体会到血浓于水的亲情,不论以后会怎样,我们都会相扶相持一起好好的走下去。”也许我的想法违背了电影中想表达的那种独立女性的意识,但是亲情就像一种刻进骨子里,印在血脉里的痕迹,不论怎样逃离,它都会在那里。我想电影里的姐姐后期一定也很挣扎,前期因为和弟弟没有相处过多久,可以冷漠相待;但当随着相处,那种骨子里的亲密就会慢慢流露。看完电影就在思考,除了把弟弟送走或者放弃梦想抚养弟弟,是不是可以给定一种更为理想主义的结局呢?姐姐卖掉房子带着弟弟去北京,一起读书,一起努力变得更好呢?
“我考上了西师俄语系,你爸爸也考上了中专,你奶奶就说咱家只能供一个,得供儿子。”看到这句话其实挺悲伤的,为那个年代的别无选择而悲伤,为影片里姑姑这一辈子的命运悲伤,其实也为了我的妈妈为了舅舅结婚而只读了中专悲伤。舅舅结婚那年,妈妈中考,她的成绩很好,可以上我们那边最好的高中,但是外婆家为了舅舅结婚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甚至背上了债,那时候妈妈别无选择只能去读了中专。年少时候不懂事,总羡慕别人的妈妈很有文化,很厉害;总会觉得妈妈为什么不继续读下去呢?后来慢慢长大才明白,不能说妈妈伟大或者怎样,是那中两难的局面里作出的别无选择的决定,只是那个年代里家庭贫穷的悲哀。影片里的姑姑为了弟弟放弃学业,为了弟弟放弃在外打拼的机会,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的荼毒,其实站在奶奶的角度去思考,也是别无选择的决定。想起《唐山大地震》里的母亲决定究竟就弟弟还是姐姐时的艰难,在做出救弟弟的那一刻,难道母亲真的只爱弟弟吗?这一切难道全是因为儿子可以立门当户吗?或许不是,那一刻一定是很艰难的,只是后者成为了前者唯一一个合理的解释罢了。在这部影片里或许也是如此,姑姑的命运就是因为这一个又一个不得已而变得仿佛一辈子在为别人而活得模样,或许这一切无法完全归罪于封建思想。总想如果姑姑出生在一个好一点的家庭,是不是就算重男轻女她的命运也会好些呢?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人说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了独立女性应该不为家庭所累,其实我更觉得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虽然会有牺牲,但这种藏在骨子里的情感是永远无法割舍的;更从姑姑一生的不断牺牲读出来无奈,读出来一种没有选择的悲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