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手机快充的 “功率大战”,是时候结束了( 三 )


除了影响了用户快充使用体验,充电协议不兼容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资源浪费,增加了产业链上下游研发风险与成本。
可以说,由于协议难以兼容,快充行业陷入低效、内耗的竞争漩涡中。
快充刚发展的时候,出于安全的角度,或者说出于品牌保护的角度,兼容性没那么好,甚至为了区分责任采取了加密的手段。到了现在,(快充)已经相当成熟,这个局面就变了。
张加亮分析道——而他所提到的局面变化,指向的是充电协议“归一化”趋势。
今年 5 月,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发布融合快充标准《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希望促进各厂商在快充技术协议上的互通使用。目前,这一标准已经得到了华为、OPPO、vivo、小米、荣耀、矽力杰、瑞芯微、立辉科技、昂宝电子、电酷网络等终端厂商和供应链企业的支持。
电池|手机快充的 “功率大战”,是时候结束了
文章插图

另外,随着 USB-C 的问世,以及 USB-PD 快充协议的扩充,行业也已经开始逐步走向了兼容。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宣布兼容PD 协议,包括苹果、三星、联想、Anker 安克等。
不难看出,此前分封割据的充电协议正慢慢收拢。
未来的大趋势一定是走向统一的。无论国内还是全球,充电协议都会走向统一,这是一个大趋势,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一位老牌手机厂商资深工程师向雷锋网表示。
有线充电可能被无线取代除了上述三方面变化,在雷锋网的采访调研中,多位行业专家都谈及了另一充电发展态势——即有线充可能会被无线充取代。
近年来,各家厂商在不断刷新有线闪充充电速率的同时,也纷纷在无线闪充发力。雷锋网了解到,自 2018 年起,包括华为、小米、魅族、OPPO、一加等手机厂商都已相继推出了无线闪充方案。
从充电速率表现来看,小米推出的 80W 无线闪充位于前列,紧随其后的是 OPPO 65W AIRVOOC、魅族 40W 立式无线超充。
尽管发展迅猛,且前景备受看好,但要真正实现替代有线充,无线充电还需突破多方面技术瓶颈。
电池|手机快充的 “功率大战”,是时候结束了
文章插图

雷锋网注:图源新华网
相关行业人士向雷锋网表示,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无线快充大多只能点对点近距离充电,灵活程度较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线充电形式。
“未来的无线闪充应该是非接触式的,即手机进入到某一范围内,就能够自动连接充电”,一位资深工程师向雷锋网表示。
另外,在转换效率方面,相较于有线充电,无线充电的转换效率低、损耗大、发热情况严重,这对无线充电速率以及设备散热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 OneZero 和 iFixit 团队测算,平均无线充电比有线充电多使用了 47% 的电量。使用有线方式将手机完全充满电,平均需要 14.26 Wh;而无线充电器平均需要 21.01 Wh。
“当充电速度和有线充接近,同时成本下探接近有线充的区间时,有线充才可能会被无线充取代,但这些技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攻克。”安克创新消费类电源产品研发总监李明康向雷锋网表示。
求快,不是唯一重点智能手机快充,实际上已经进入到成熟阶段。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充电速率提升的“停滞”,相反,它更像是从疾速奋进转为慢跑阶段——也就是说,充电速率的提升依旧还在继续,但对于安全性的提升、电池技术的挖掘却也需要被提上日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充电行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会经历的阶段。正如“木桶效应”中所说,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