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别以为年轻,对胸闷、胸痛就视而不见,当心严重致猝死

作者:张海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青少年猝死是令人痛心的悲剧 , 白发人送黑发人 , 特别当不幸去世的是一个家庭的独子、独女 , 对他们的父母几乎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近年来 , 这种现象越来越引起医疗界和大众的关注 。
青少年猝死通常是指发生在大学、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的猝死 , 累及人群年龄主要在 3~25 岁 。
猝死|别以为年轻,对胸闷、胸痛就视而不见,当心严重致猝死
文章图片

目前 , 全世界关于青少年猝死的发生率仍然缺乏精确的数据 , 我们只能通过国外的一些数据来了解大致的情况 。美国的儿童猝死率统计数字中 , 最高的大概每年 6 例/10 万人 , 其中约有四分之一的猝死发生在运动中 。2009 年发表在 Europace 杂志上的一项关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研究显示 , 35 岁以下年轻人心源性死亡率为每年 1.8 例/10 万人 , 其中猝死率达到每年 0.24 例/10 万人 。如果参考国外的发病率数据 , 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 推测青少年猝死的人数还是非常触目惊心的 。
【猝死|别以为年轻,对胸闷、胸痛就视而不见,当心严重致猝死】青少年猝死的病因较为复杂 , 但根据上述研究显示 , 心肌病占了大概四分之一 。其他还包括不明原因、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 此外 , 撞击、吸毒、酗酒、滥用药物等也是校园猝死不可忽视的原因 。基本上 , 心肌病是青少年猝死的最大杀手 。
猝死|别以为年轻,对胸闷、胸痛就视而不见,当心严重致猝死
文章图片

所谓“猝死” , 往往就是猝不及防 , 要么完全没有征兆 , 要么有了征兆却没有意识到 , 事实上 , 往往后者更多一些 。本身是心肌病患者、或者有猝死家族史、或者有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病家族史的 , 都属于高危人群 。这些人除了接受筛查 , 还要特别警惕一些征兆 。这些往往是死神的警告 , 和避免悲剧的最后机会 , 如果没有警觉和及时就医 , 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
这些“蛛丝马迹”包括:
在活动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活动耐量下降;
出现运动性、反复性晕厥(晕倒);
医生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心脏扩大、心脏外形异常或者心电图异常 。如果有这些情况 , 一定要及时就诊 , 接受详细检查 , 来明确是否体内真的埋藏了“定时炸弹” 。
一旦确诊心肌病 , 那就一定要接受正规的治疗 , 平时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
如果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 , 一定要坚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 一旦发现异常 , 第一时间去就诊 。
如果医生评估为高危 , 就可能建议植入 ICD 。它能在关键时候救人一命 , 把死神挡在门外 。
另外也需要政府和全社会采取积极措施 , 来尽可能青少年猝死的发生 。例如对学校师生实施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培训 , 在校园内安置体外自动除颤器(AED)等 。这就大大增加了当青少年猝死发生的时刻 , “旁观者”有意识、有能力施救的几率 。
猝死|别以为年轻,对胸闷、胸痛就视而不见,当心严重致猝死
文章图片

从国外经验来看 , 在美国俄亥俄州每个小学都安装了 AED , 2 年间共有 12 名学生因此而得救 。所以美国已经通过立法 , 要求每个学校必须安装 AED 。生命无价 , 所有人都可能为筑起防止青少年猝死的保护墙出一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