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考虑医源性腹泻了吗?慢性腹泻四大病因汇总,总有你遗漏的那一个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腹泻症状是消化科最常见主诉之一 。临床上遇上腹泻患者的你,如何开始着手诊断?是「简单粗暴」地直接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甚至内镜检查吗?
若将腹泻这四大病因牢记心中,则可拓宽临床思维,「快准狠」地抓住腹泻「幕后真凶」!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可由多种疾病造成 。
慢性腹泻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其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造成较大的社会负担 。
腹泻的诊断,其实分为两步!
【慢性腹泻|考虑医源性腹泻了吗?慢性腹泻四大病因汇总,总有你遗漏的那一个】01
判断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腹泻
真正意义上的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天),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病程在2~3周内,而慢性腹泻指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
02
明确腹泻的病因
此处即需要医生拥有宽广的临床思维,熟练掌握腹泻的四大病因,逐一排除,才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由于医源性腹泻较特殊,且一般而言,其治疗的首要步鄹是解除导致腹泻的医源性因素 。因此,诊断腹泻时,应首先排除医源性腹泻 。
腹泻病因一:医源性腹泻
医源性腹泻由药源性腹泻(由药物本身副作用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包括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肠内营养液输入、机械通气相关性腹泻等多因素引起 。
药源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7%,它是指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粪便次数异常增多,且粪便可为水样或带有黏液、血性水样便或见有伪膜,可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有寒颤、高热、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
凡是能使胃肠道黏膜受损或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药物都可引起药源性腹泻 。
在药源性腹泻中,又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最受关注 。
近几年来随着广谱抗菌素应用的逐渐升级以及患者对单一用药产生耐药者大量增加,联合用药控制感染成为临床上的一大趋势,其中滥用抗生素导致医源性腹泻的病例日趋增多,不同抗生素导致的相关腹泻发病率不一,总体为5%~25% 。
其背后的机制为,滥用/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此后,耐药的艰难梭菌(CDI)大量生长繁殖,进而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CDI是院内感染和死亡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
抗菌药引起的腹泻通常为水性腹泻,严重时会伴有出血、发热、腹部疼痛 。CDI引起的腹泻可在停用抗菌药后的8周发生,但大多数CDI感染通常出现在抗菌药治疗的4~9天内 。
腹泻病因二: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引起的腹泻为最常见的腹泻原因 。该分类下疾病的通用特点为,大便检查无病原体,内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
IBS
根据罗马IV诊断标准,IBS被定义为诊断前症状出现6个月以上,近3个月以来,反复腹痛,每周至少有1d出现腹痛,并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异常改变者:
与排便相关;与排便频率改变相关;与大便性状改变相关 。
IBS可伴有排便紧迫感或排便不尽感、黏液便、腹胀等 。IBS?D常排便急,粪便呈糊状或稀水样,3~5次/d,严重者可达10余次,可有黏液但无脓血 。
慢性腹泻有报警征象者必须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IBS的报警征象包括:年龄>40岁的新发病患者、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腹部包块、腹水、发热、体重减轻和结直肠癌家族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