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消失的“味精王”,新兴的“调味茅”

投稿|消失的“味精王”,新兴的“调味茅”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蓝媒汇财经
日剧《大川端侦探社》中有一个情节:
一个黑社会老大弥留之际,对年轻时吃过的一碗馄饨念念不忘 。他的手下为此寻遍天下名厨和食材,却始终做不出他要的味道 。
侦探社最终圆了老大的梦,原来那碗传说中的馄饨只是多放了味精 。
剧中情节并非完全失实,恰恰反映了味精在日本饮食中的重要位置 。自1908年东京帝国大学的池田菊苗教授提炼出谷氨酸钠作为调味品后,味精就开始逐渐风靡亚洲乃至全球 。
但时下,“味精致癌”传闻早已让这道曾经的王牌调味品逐渐从国人餐桌消失 。曾经家家必备的“莲花味精”更是鲜有露面 。
想不到,一则拍卖消息让这个昔日“味精王”再次引起公众注意 。
7月7日,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悄然出现了一组“莲花系”商标,总起拍价为7570.34万 。次日,莲花健康(600186.SH)一度下跌逾4%,吓得莲花健康赶紧辟谣表示,相关商标属于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与莲花健康无关联关系 。
01提起莲花味精,Z时代的新青年也许并不了解 。但对于70、80乃至90后而言,却是挥之不去的“味蕾记忆” 。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尚不富足 。餐桌上一道道美食几乎都离不开一袋味精所带来的鲜味 。
莲花味精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
1983年,先后在酒厂、糖厂任职的李怀清“跳槽”接手了一个烫手山芋——周口项城县一个濒临倒闭的味精厂 。
说来也巧,这个味精厂最开始是酒厂和液糖厂合并的 。两个厂子一个比一个负债高,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 。
领导可能看着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就把两个厂子一合并,整出个味精厂 。
李怀清就是来专门收拾这个“烂摊子”的 。
那会,人们生活水平恰巧在不断提高,又到不了随心所欲的水平 。味精便开始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必备的提鲜调味品 。
全国10多亿人口,需求量越来越大 。搞味精行业在当时可谓大有“钱”途 。
李怀清拿着贷出来的60万元技术改造费火速买下设备,味精厂“大生产”计划说干就干 。1984年,味精厂计划生产1000吨 。要知道,前一年这家厂子仅仅生产了400吨,还有一半滞销 。有人发愁卖不出去,李怀清却说,1983年全国味精销量是6万吨 。
光说不练是没用的 。最初,莲花味精晶型不如沈阳味精厂的产品晶型好看,价格也卖不高 。后来,李怀清专攻技术改进,创新了结晶晶型,结果畅销全国 。
到1988年,不足五年间,莲花味精产量就从最初400吨飙涨到7200吨,奠定了行业地位 。
1993年,项城撤县设市 。坊间传言,偏居一隅的项城之所以有此殊荣正是由于莲花味精这个“超级”工业项目 。
说法真假虽难辨,但莲花味精对项城经济发展的带动却是肉眼可见的 。1994年,莲花味精年产量突破10万吨规模,一举冲出中国 。当年全世界的味精销量排行榜前5名分别是是日本味之素、中国莲花、法国奥桑、韩国味元、中国台湾味丹 。
一时间,帮助莲花味精打下江山的李怀清风光无两,不仅成为全国劳模,还受邀进京,国庆观礼 。
那段时间,李怀清一度比人称“袁项城”的袁世凯更知名 。毕竟,相比“复辟”的袁世凯,人们显然更加愿意讲述“味精大王”的故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