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新冠抗疫“功勋”医生辞职了……( 四 )


身为医生 , 张笑春意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出了问题 。她主动去找做心理医生的朋友寻求帮助 , 医生朋友告诉她 , 这是抑郁症轻度表现 , 如果再受刺激 , 可能就会加重 , 建议她接受治疗 。但张笑春对心理治疗的方式也很熟悉 , 对方要做什么、怎么做她都清楚 , 这样对她很难产生效果 。
心理治疗无效 , 张笑春还请朋友为她介绍过一位寺院住持 , 希望能得到开示 , 但高僧也不能帮助到她 。那段时间 , 她自己看了大量的关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影视作品 , 希望从新中国创建的艰难历程中汲取力量 。但真正把她从焦虑抑郁中解救出来的人 , 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郦波教授 。张笑春说:“我真的应该感谢郦波教授 , 他才是把我救回来的心理医生 。”
张笑春并没有直接接触郦波教授 , 她通过聆听郦波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讲的关于王阳明的讲座 , 从而彻底想开了 。结合郦波教授讲授的王阳明的心学 , 张笑春对自己的抗疫过程进行了回顾和自省 。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张笑春回忆自己前期的抗疫经历 , 也是从知到行再知行合一的过程 。从最早知道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存在 , 张笑春就开始收集整理这些病例的影像数据 , 分析其中的特征 。她也坦承 , 最早她其实也是怀有私心的 , 她想尽快把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来 , 就可以第一个发SCI论文了 。
1月14日之后 , 疫情形势开始严峻起来 , 为张笑春工作的学生也回家了 , 她只好自己去统计影像数据 , 这时她发现武汉正在发生的事情 , 不是发篇SCI论文就能解决的 , 发一篇文章只能成就她个人 , 但论文成果要转化到让老百姓受益 , 还需要很多过程 。
那时候 , 患者只有拿到核酸诊断阳性结果 , 才能够住院 , 核酸阴性、或者做不上核酸的患者 , 即便肺部影像显示造成损害了 , 也难以住院 。张笑春想起 , 此前就听到重症医学科彭主任说过 , 新冠患者的诊断标准过于严苛了 , 会把十之八九的病人拒之门外 , 不利于疫情控制 。
“我就想 , 要命的是胸部、肺部的损害 , 不管什么病原体 , 哪怕是外伤造成的 , 要不要救?哪怕先收到医院里隔离 , 再慢慢查病原体呢 , 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 。”
但当时张笑春苦于没有核酸金标准的对照 , 身为一名医学科学工作者 , 她不能盲目发表事关疫情的言论 , 所以她继续做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2020年1月中旬 , 领导让她负责做影像诊断指南的工作 , 她说自己一直在统计数据分析规律 , 随时可以写 , 但必须要拿到确诊病例金标准 。
对应着金标准 , 结合自己收集的数据 , 张笑春很快找出了确诊规律 , 并且发现很多做不上核酸检测、甚至有些核酸检测阴性患者 , 也符合这样的规律 。“我马上意识到事态严重了 , 那时好多人找我会诊 , 还有人求我帮忙办入院 , 又赶上我父母病了也住不了院 , 还看到有些患者没能等到核酸检测结果就死了 , 这些因素促使我做出了那个决定 。”
2月3日上午9点多 , 张笑春一咬牙 , 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那条引起举国关注的信息 , 建议别再迷信核酸检测了 , 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目前新冠肺炎的主要诊断依据 。并强烈建议政府征用酒店、宾馆、学校宿舍收纳患者 , 强制隔离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