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新冠疫苗接种间隔小于14天建议补种!中疾控发布重要提醒——

4月1日,国家卫健委官网、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2021年3月31日更新)》(以下简称《问答》),用34个问题全面回应公众关切 。
最新版本的《问答》哪些内容值得关注?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为你梳理重点 。
60岁及以上人群
纳入新冠疫苗接种人群
《问答》中明确,现阶段,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疫苗对60岁及以上人群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
新冠疫苗接种间隔小于14天
建议补种
《问答》中明确,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 。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
通常,灭活疫苗需多次接种才能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 。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新冠灭活疫苗第1剂次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部分免疫应答,第2剂次接种后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剂次之间的间隔,一般需要根据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确定剂次之间的最小间隔 。如未能在程序间隔要求的时间完成两剂接种的,应尽早补种 。
我国3种获批新冠疫苗
接种剂次数和间隔
目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首剂与第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要在3周及以上,第2剂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尽早完成 。
腺病毒载体疫苗需要接种1剂 。
重组亚单位疫苗需要接种3剂;首剂和第2剂的间隔、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建议要在4周及以上 。第2剂尽量在接种首剂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首剂后6个月内完成 。
全程接种灭活新冠疫苗后
约两周后产生较好免疫
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建议接种
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问答》中明确,免疫功能受损人群也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根据既往疫苗安全性特点,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
可不考虑狂犬、破伤风等疫苗
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
《问答》中明确,目前不建议新冠病毒疫苗与其他疫苗(包括HPV疫苗)同时接种 。但是,不是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就不能接种其他疫苗了,只是建议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间隔两周以上接种 。必须注意的是,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
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后
暂不推荐加强免疫
《问答》指出,现阶段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暂不推荐加强免疫 。完成2剂次灭活疫苗免疫后,是否需要加强免疫、是否可以采用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某些情况下
接种证明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报告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由于以下原因,受种者极少数因保护失败仍出现核酸检测阳性或发病:
1.全程接种疫苗后,个别因免疫失败而未获得有效保护,这部分人群暴露于新冠病毒后,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
2.疫苗接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保护效果 。如果这段时间内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
3.处于疾病潜伏期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即使接种疫苗,仍可能因已被感染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
上述人群有可能成为传染者,在新冠疫情防控需要进行核酸筛查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证明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报告,还需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