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中国籍犹太妈妈谈三孩育子秘籍:特别狠心特别爱( 二 )


沙拉认为,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这个时候家长不应该简单地给出一个评价,而是要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进行一些教育或指导 。
“这个时候我就问孩子,你是不是需要这辆车,如果没有这个孩子你能不能买到这辆车?”沙拉通过这件事告诉儿子,当别人有需求而你恰好能提供这种服务的时候,就是你赚钱的机会来了,沙拉意识到,每个以色列人都有生意头脑,学会赚钱是从娃娃抓起的 。“我不认为儿子在这件事上吃了什么亏,通过这件事给他带来的经商经验,比任何课本的说教都管用 。”沙拉说,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关键就看家长怎么做了 。
这50谢克尔的教训让杰瑞一生受用,在他后来遇到商机时,他会更多地进行思考和分析,不冲动、不急躁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了做生意要以诚信为本,不计较眼前得失 。
有偿生活机制,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以色列生活时,每天沙拉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学习希伯来语,然后自己去卖春卷,等他们放学回来再做饭 。
后来一位犹太邻居把沙拉“骂”醒了 。
有一次隔壁邻居大婶到沙拉家里串门,看到她手忙脚乱地做好饭,一碗一碗给孩子们盛好,摆在饭桌上 。邻居实在看不惯了,跟孩子们说:“你们已经是大孩子了,怎么能像客人一样看着妈妈忙活也不伸手帮帮呢?”
然后她又转过头对沙拉说:“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沙拉恍然大悟,自己以前太溺爱孩子了 。之后沙拉召开了一个全家会议,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生存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她提出了“有偿生活机制”,让孩子们帮她卖春卷,她相应地给孩子们报酬 。
一天孩子们回来后,沙拉发现老三采取传统方式向同学零售;老二批发给学校的餐厅,单个利润低但销量大;老大最有意思,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演讲,他给大家讲在中国的见闻,听众需要门票,但可以免费品尝春卷,所得的利润也非常好 。沙拉开心地看到孩子们在销售春卷的过程中不仅赚了钱,还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适应了社会 。
在卖春卷的过程中,两个十来岁的儿子战胜了自己的胆怯心理,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也越来越会跟别人打交道了 。两兄弟会把家里的家务全部包揽,而且都很自觉,有时候在缴纳水电费或者购买日常用品时,想到能为家庭做贡献,孩子们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 。
在家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商业环境,沙拉在家里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在家里吃饭、洗衣服都要给妈妈支付费用 。孩子们因此也学会了理财 。
在问杰瑞为什么有那么强的赚钱欲望时,杰瑞说妈妈给他们的感觉始终是“家里快要没钱了”,要生活下去就要全家共同赚钱 。沙拉之所以给孩子们造成这种假象,就是把家庭的担子分给孩子来负担 。就这样,全家人都被调动起来,展开了赚钱行动 。
老大在学校学习了解到犹太移民有安家费,沙拉去一问还真领到了一笔钱 。之后老大向妈妈要10%的提成,妈妈想了想就给他了 。老大用这笔钱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礼物,并用剩下的钱从中国邮购了一批便宜的文具,在学校卖给同学,赚了很多钱 。
老二杰瑞为了能攒够回中国读大学的学费,上午上课,下午就到市场上摆摊卖东西 。他托朋友从中国运来风油精、檀香扇、丝巾等产品 。市场收摊后,再帮助摊主搬货,不仅可以得到工钱,有时还可捡到摊主不要的东西 。
最让老二难忘的还是回中国读书之前全日制在面包房打工的日子 。妈妈让杰瑞去打工有三个目的:一是赚钱,二是学语言,三是磨练孩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