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为怪圈”

“行为怪圈”这个词是刚刚刷牙的时候突然从脑子里蹦出来的,因为今天是我“发誓要早起却依然起床失败的第五天”。
【浅谈“行为怪圈”】然后,我又无可避免得进入了一个自设的怪圈。
懂得很多,想知道的也很多,但真正做的,少的可怜
这就是我对“行为怪圈”的描述。
关于“行为怪圈”有个三步走,下面就看看怎么走。
1.“想” 我们的大脑总是想汲取更多的知识,想理解更多的道理,想攻克更多的难题等等。这个“想”就是一种内在行为,是这个“怪圈”的始端。
远了不说,我想大部分人都知道早起的好处吧,我有过为数不多的几回早起经历,分分钟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2.“找” 接下来怎么做呢,就得去“找”。找方法,找满足“想”的内容。这时候,内在行为就开始外化。

于是,我就开始找。
首先我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分析,还回忆记录了自己的生活作息,最后写下能帮助早起的因素:早睡,定闹钟。(简单点就这两个,至于具体内容我列了一大张纸,就不赘述了)


早睡这件事比较不好控制,但是定闹钟很随意嘛~
一口气定了5个,是那种一直响铃的模式,
手机还被我放在可控范围内的最远处。
浅谈“行为怪圈”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个就是第二步,行为初步外化。别看这一步很简单,那只是因为我举的例子简单,你自己换个问题再看看。
确实有很多人连这一步都做不到,这就让行为提前进入了怪圈循环。想,想,想,一直想,只有想。
对比自己,有些问题是不是这么处理的?
好嘛,到第三步了。


3.就是不做
是的你没有看错,“怪圈”的最后一步是:什么都对,什么都知道,但我就是不动。
闹钟天天早上能吵我几十分钟,但我就是不起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就是没起。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
这是懒吗?
这当然不是懒。相比较起床这个最终行为,我花费在前两步上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多了好几倍的。要是懒,我肯定想都懒得想。
所以这跟懒没有半毛钱关系,那和什么有关?
我现在能给的答案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有关。这是我在学习了很多正确的知识后才敢确定的一点。(给蔡叔敬个礼~)
“行为怪圈”之所以是“怪”的,问题就在这最后一步。你看,第二步才刚刚把内在行为外化,第三步紧接着就阻断了行为的发展,那么行为收益也就别指望能落但你头上。
这就好比你要点火做饭,柴有了,打火机也有了,然后你就点火呀。刚一点着就扑灭,再点,还扑,又点,接着扑。
看起来是不是很蠢?可这也是事实。
你以为你不会做吗?只是因为你做了,但没意识到而已。这就是认知缺陷。
再看看“行为怪圈”,前两步是正向的直线结构,到了第三步就被硬生生地扯回去循环,不想不管不知道,这么一分析真觉得可惜。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昨天在上看到的一篇分享,作者是一位买了很多专栏,而且也跟着学最后获得了很大回报的大神。那篇文章他主要分享了他关于投资股票成功的经验,而他自己也表示,这些经验源于李笑来老师。
他在文中写到,李笑来老师有一篇写投资的文章写的非常好,满满的干货,他也是完全听从并实践,最后赚的钱不仅回了买专栏的本,还够他再买七个。然而有意思的是,订阅专栏的人有几万,那篇文章的阅读量只有几千,而再到真正去做的人,数量可想而知。
他做了,他抵抗了“行为怪圈”,所以他获利了。其余的大多数,纷纷落马,掉进了“怪圈”的陷阱。
典型的认知能力低下。以为自己买了专栏,听了别人讲经验讲道理就能赚钱了?不实践,然并卵。
再回来反省自己。
今天我苦恼的只是早起,到了明天这个问题万一换成了工作呢?说实话,这个联想让我有些恐慌。
既然现在清楚了“行为怪圈”的构造,也知道导致它的因素,所以要改正还有很有希望的。
总的来说,提升认知能力在哪都能看得到益处,今天我用认知对抗“行为怪圈”,明天或许就拿它对抗环境了,哈哈。
生命不止,提升不息。“行为怪圈”咱们走着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