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鲁迅《祝福》|被需要,才有幸福可言
鲁迅《祝福》|被需要,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鲁迅《祝福》|鲁迅《祝福》|被需要,才有幸福可言】
经典之为经典,便在于常读常新。
鲁迅笔下的经典形象祥林嫂可谓深入人心。作为底层劳动妇女的代表,悲惨的一生令人动容,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对底层妇女的迫害。
如鲁迅先生所言——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毁得太滥了。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祥林嫂处于社会最底层,饱受压迫和剥削,根本没有权力主宰自己的人生,只能被动地听任外界的欺压。
从人物心理层面分析,祥林嫂从刚出场时的能干鲜活到去世前的衰老憔悴,正是因为她作为一个个体,饱受“被需要心理”缺失带来的不断打击,当所有的价值被压榨一空,她只能在不被需要的绝望中悲惨死去了。
揭秘“被需要心理”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
研究发现: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需要”是一种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内在驱动力,让人自发地去探索身边世界和所处的生活环境。“被需要”是一种来自他人对自己的需要,并折射到自我心理上的外部驱动力,使人产生帮助他人探索世界的心理和愿望,从而将这种心理和愿望付诸行动。
更直白一点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乐意为别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心理就是心理学上的“被需要心理”。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是我们健康快乐的源动力。
作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的个体,每个人必须要被他人、家庭、社会需要,否则生活就失去了意义。在我们的生命中,需要和被需要就像是一双有力的翅膀,只有保持它们的平衡,才能让我们有足够的动力在人生的旅途上平稳飞翔。
对于祥林嫂这个卑微的底层妇女来说,生活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她的需要只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仅仅为了这个,她就已经付出了所有。
①手脚麻利,能做,一个顶几个,作为一个优秀佣人被雇主需要
祥林嫂刚出场时大约二十六七岁,虽然脸色青黄,两颊也还红润。丈夫猝死成了寡妇,渴望自由的她从婆家逃走,去给富人家做女工。此时,她“被需要”的价值还是可圈可点的。
她是个朴实的劳动妇女,也是个优秀的雇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就没有添短工。
这时的祥林嫂,虽然拿着和付出并不相称的工钱,但是安享着“被需要”心理的满足,她是幸福的:“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②被族权和夫权控制,能卖一笔好价钱而被婆家需要
然而,这幸福不可能长久,因为那个时代的她没有自由,封建社会的族权和夫权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牢牢控制着她。
婆家不给她自由,因为她还有被盘剥的价值。
为了卖一笔好价钱,婆家把她捉回去,卖给了深山野墺的贺老六做媳妇。祥林嫂在反抗求死无果后,为了生存,只能选择妥协。
有了男人和孩子的她又有了“被需要”的价值,在卫老婆子的嘴里,祥林嫂是幸福的,“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这之后,祥林嫂的男人病死,儿子被狼吃掉,夫家又把房子收去,价值被盘剥干净的祥林嫂终于无家可归。
③悲惨经历满足了他人同情弱者的需要
被厄运接二连三摧残过的祥林嫂失了血色和精神,在雇主四婶眼里,“被需要”的价值已大打折扣,但祥林嫂讲述孩子悲惨遭遇而引发的同情心让四婶收留了她。
作为一个雇工,手脚不再灵活,记性差,整日没笑脸的祥林嫂又因为身世悲惨被嫌弃败坏风俗,祭祀也不许她沾手了。
过新年的时候,雇主四叔家里需要雇男短工,还要叫柳妈做帮手。
随着“被需要”价值的减少,当所有人都听够了她的故事,连她的悲哀引发的同情心都泯灭了之后,她便只剩下被烦厌和唾弃了。
④拿她的伤疤调侃,满足大家消遣的需要
到此时,祥林嫂被他人需要的价值已经消失殆尽,直到柳妈拿她额上伤疤调侃,才给众人又开发出祥林嫂仅存的一点满足众人消遣的需要。
而此时越加无望的祥林嫂偏偏又被神权戴上了枷锁。
为避免死后被两个丈夫争夺而一分两半,也为了找回已缺失的“被需要”价值,她倾其所有,在土地庙替自己捐了门槛。
然而她终于失望,因为祭祖时仍然不许她接近。
⑤失去了被需要的价值,死亡成为解脱和必然
此时的祥林嫂,成了毫无存在价值的废物,她自己也清晰地感受到不被需要的厌弃而终于绝望。
5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40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当她看到从外地回来的读书人鲁迅,便迫不及待地求证鬼神的存在。
此时的她,虽然惧怕死后被阎王一劈两半,但比起在人世被厌弃的绝望,似乎更憧憬被阴间亲人们的需要了。否则她不会眼睛里现出光彩,热切地追问:“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所以,当从鲁迅口中得到基本的证实后,她就在大年夜急急地死去了,虽然凄惨,可谁又能否认她对“阴间亲人对她的需要”没有一点期待和向往呢?!
祥林嫂形象的现实意义
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虽然有其时代局限性,但人类的被需要心理却存在于任何年代。它不仅是每个社会个体安身立命之本,而且和个体的幸福程度息息相关。
①任何时代,被需要都是社会个体安身立命之本
每个人在这世界生存,都要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赚取相应价值来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世界越来越自由和公平。与祥林嫂生活的时代相比,个体的各种需求被无限发掘,“需要”与“被需要”更加对称和平衡,没有种种枷锁的束缚和限制,可以尽兴秀出才能。
医生、农民、教师、作家、公务员……只有主动思考,去解决问题,并发挥特长为社会创造价值,被别人所需要,你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②被需要的程度越高,幸福感就越强
不仅每个人的基本生存要依赖他人的需要,人类的幸福指数也和它息息相关。
一个人能力越强,能帮助更多人,影响更多人,改变更多人,他幸福的程度就更强。
使你自己有更多更多工作,使你习惯于工作。这是人生快乐的第一个条件。——罗曼?罗兰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总而言之,你被越多人需要,你就越幸福。
③如何通过“被需要心理”建构幸福人生
在当下信息无限畅通,欲望被无限发掘的现代社会,我们总是习惯更多思考自己的需求,想着向外界索取什么,却常常忽略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思考自己能为别人提供什么。
这种“需要”和“被需要”心理的严重失衡导致了负面情绪的大量滋生:困惑,焦虑,迷茫,甚至抑郁。
其实,要想活得快乐并不难。
大道至简。
只要弄清哲学三问的关系,用它们来指导人生,一切都迎刃而解。
你喜欢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被需要做什么?
只要将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大众需求结合起来,让“需要”和“被需要”保持平衡,幸福就会笑着向你走来。
亲爱的读者,从祥林嫂身上,你有哪些感悟呢?欢迎关注评论。
推荐阅读
- 慢慢的美丽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 《跨界歌手》:亲情永远比爱情更有泪点
- 诗歌:|诗歌: 《让我们举起世界杯,干了!》
- 期刊|期刊 | 国内核心期刊之(北大核心)
-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第26卷(Invasion篇)发售
- 人间词话的智慧
- 《一代诗人》37期,生活,江南j,拨动心潭的一泓秋水
- 广角叙述|广角叙述 展众生群像——试析鲁迅《示众》的展示艺术
- 书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