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方法论》复盘五
听吴伯凡老师的课,总是感觉翻来覆去在讲认知,也没有其它的新内容。但在听完音频后再去看文章,感觉会大不一样。听音频只是听个大概,而看文章会在某个你感兴趣的地方停下来思考,不明白还会反复看、反复思考,这样下来会有更深的体会。
前者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口下去,没了!什么味?不知道。后者就像孙悟空品人生果,细嚼慢咽,另有一番滋味。
闲话少叙,上干货。这周的主题还是从不同角度讲述人类认知的局限,甚至是缺陷。所有的技术和媒介都是人感知的延伸,比如手机,能和千里以外的人说话,或看见任何景物。
不管人类技术多么发达,人类的认知和感知能力都是由缺陷的。
而且是与生俱来的缺陷,就像老鹰或者蝙蝠,他们在一个功能上的强大也限制了他们其他功能上的萎缩。
我们在追求一种更优越认知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默认前提——任何认知都是有“原罪”的,都是等待被证伪的一个判断——哪怕你从各个角度试图对它证伪,但都没办法证明它错误的时候,它也是一个有缺省的认知。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用否定的眼光去看待一切。
优化与残化
任何一种能力的优化,也意味着另外一种能力的残化。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比如一个人工作很努力经常加班,他就会照顾家庭少一些。再比如,一个人的性格比较急,他工作起来执行力可能比较好,领导安排什么工作马上就会去做。那缺点就是,和别人沟通时容易急躁,不利于解决问题。凡是都要两面看,多给自己一个观察世界的视角,你会有不一样的视界。
【《认知方法论》复盘五】恐惧---认知的天敌
细细想来,这句话还真是戳到我的痛点。
如果你恐惧,你就不敢往前走一步,事情就不会有进展和转机。如果你不知道你被恐惧控制了,你会找不到原因,为什么会是这样。可能就会不由自主的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一会运气不好了!一会都是别人的错了!其实源头就是“恐惧”。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过断桥时,很多人可能都玩过,就是在拓展训练时过得高空断桥。其实断桥的距离应该在1.5米左右,断桥也很宽,两只脚站上去绰绰有余。如果在平地上,一下子就过去了。但在四五米的高空,而且在有保护的情况下,我就是不敢跳。这就是我原有的认知在欺骗我,我在上面足足犹豫了有五六分钟,内心想战胜恐惧,但每次鼓起勇气时都会被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所战胜,就这样反反复复好多次,最后我想,管他呢!大不了就是掉下去,反正还有保护。
恐惧是万恶之源,阻止我们进步的就是未来不确定。假如,你事先知道了一件事情的结果,那你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去做。你之所以不敢去做,就是恐惧在作怪。
以上是我学习《认知方法论》心得与总结,希望对你有启发。我是无谓的小强。
推荐阅读
- 慢慢的美丽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 《跨界歌手》:亲情永远比爱情更有泪点
- 诗歌:|诗歌: 《让我们举起世界杯,干了!》
- 期刊|期刊 | 国内核心期刊之(北大核心)
-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第26卷(Invasion篇)发售
- 人间词话的智慧
- 《一代诗人》37期,生活,江南j,拨动心潭的一泓秋水
- 广角叙述|广角叙述 展众生群像——试析鲁迅《示众》的展示艺术
- 书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