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实践营|高效阅读实践营 1/21—《断舍离》

图片发自App 21天每日阅读打卡— Day1/2156 号-玥-北京
【书籍名称】《 断舍离-心灵篇》
作者:山下英子
【阅读感受】1. 作者总结了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和担忧未来型,我觉得自己应该是执着过去和担忧未来型的结合体。断舍离就是将住所中“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东西去除掉,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的过程,通过整理物品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活在当下。
2. 学到了七五一法则,即看不见的空间七成满,看的见的空间五成满,而装饰性的空间只放一成,利用七五一法则限制物品总量,就是一个先“舍”,再“断”,不断选择最喜欢的物品、不断优胜劣汰的过程。分类的法则——三分法则,任何事物都可以由大至小进行划分,先进行大分类,再细分成三类: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以此越分越细。
【高效阅读实践营|高效阅读实践营 1/21—《断舍离》】3. 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核心是让人思考“物品和自己的关系”,而时间轴永远是现在,通过物品来认识、发现、肯定自我,重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改变肉眼看得见的世界,从而改善看不见的精神世界。
【实际运用】1. 以前总是喜欢囤积物品,但是书中明确了囤积和储备的不同,储备是为了预想到的状况所作出的危机管理,而囤积是状况发生了之后,为了消除不安而进行的毫无计划,不加节制的购买,本质上就是对于未来的不安,而如果只把焦点放在不足与不安上,不管拥有多少,永远都无法安心。其实东西越少,就越能够带来信任。从“如果没有这样东西就糟了”的不安转移到“没有这东西也无妨”,让内在不断得到强化。
2. 不要放弃分析、思考和感觉。作者认为,要是自己无法做出选择、作决定,所有的行为就都没有任何意义。断舍离就是重新唤醒我们分析、思考和感觉的能力,现代人很容易因为忙碌和过多的信息而逐渐失去这种能力,把判断的选择权交给别人。比如说买东西的时候经常会因为店员的一句话,周围人的意见或者是世俗的标准来做出依据,可是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要怎么选择和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准则,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要考虑到自己真实的感受,问问自己是否真心的喜爱这个东西。
3. 不要擅自处理别人的东西。对于别人,也不要有所期待,试图说服,应当首先肯定彼此价值观存在差异,然后试着去相信所有的可能性。期待本身就是一种责备,完全是一种对自我期待的执着,只能招致反效果,所以着手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试着去尊重对方。
【下一步行动】1. 利用碎片时间来清理手机和电脑信息,删除不需要的图片、软件、游戏、微信、微博联系人,通过给自己做减法方式,来清理内心的焦虑和杂质。勇敢的和那些用不上、不喜欢的东西说再见。同时把家里真正喜欢的,珍藏的物品用起来,告诉自己要做更优秀自信的自己,你的精力和时间不应该浪费在不好的事物上。
2. 以后买东西的时候,不要再被“划算”、“名牌”、“赠品”、“限量”等迷惑,比起商品本身的价格或附加价值,以自我感受为轴心的利用价值才是最重要的,用心思考自己是否需要和喜欢这样东西,再决定是否要买下它。
3. 重新梳理扫除的概念,首先从收拾入手,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对家里的物品进行断舍离,筛选留下来的物品,然后再进行整理和打扫,收纳也只有在这个层次才有显著的效果。为自己制定每个月两次的断舍离日,运用书中观点来逐步梳理自己的衣柜、鞋架、餐桌、厨房、衣帽间,不再囤积,清理掉无用和不心动的物品,给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住所和心情。
【每日一句】
1、断舍离是一种加分法,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好了”、“虽然只留了一样东西,但不需要的东西比以前更少了”。即便事先设定好目标,达成目标时的自己与当下的自己也有所不同了。这么看的话,这条路就永远都没有终点,取而代之的是自己总是在不断地成长。
2、家庭就是角力与疗愈的地方,而夫妻就是相互角力与相互疗愈的两者。两个人就像正在成形的糖果一样充满了棱角,然后在相互的挤压碰撞中慢慢被磨圆,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互动过程。可是,当有一天,如果这样的关系有可能损害到原本的样貌(圆),那或许就是一段错误的关系。因为可以磨掉的,就只有棱角而已。
3、活于世间,就没有什么无法舍弃的东西。一切执念,都只是我们自己为自己的头脑铐上的枷锁而已。占有绝非是拥有,放下才能拥有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