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真的和谁结婚都一样么()

最近,大家可能都听说了一组数据,民政部公布的“离结比”为38%,即意味着100平均每100对夫妻结婚,就有38对夫妻离婚........
这个数据虽然感觉有点不可信,但数据并不可能瞎编,离婚已经不再祥过去那样,已经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了,还有人调侃,以前大家打招呼的第一句话“你吃了吗”?已经变成“你离了吗”?
婚姻,不论男人和女人,都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大家结婚都是为了获得幸福,那种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婚姻,我表示非常羡慕。
我和老公结婚了13年了,和大多数的中年人的夫妻一样,婚姻早已没有当初的甜蜜,除了偶尔聊聊孩子,没有共同语言,已经渐行渐远,慢慢的变成了将就,形同“鸡肋”。
我对那种婚后依然相濡以沫的婚姻,充满了好奇,他们是如何经营婚姻的秘诀,也很想学习和修炼自己,所以参加了一个的读书会,正好有心理学老师推荐了这本书《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
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这句话,我之前就听说过很多次,但不知道还有一本书,这次老师的推荐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并马上网上下单买了回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首席婚姻专家, 爱娃—玛丽亚.楚尔霍斯特, 根据她自己婚姻的一个亲身经历,所感所悟而写,非常真实有趣,而且实用,奉献给那些正陷入婚姻危机,而迷茫痛苦,甚至失望绝望的人们,帮助他们的病入膏肓的婚姻带来幸福的曙光。
全书分可分委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 婚姻的本质,我们为何而结婚。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小时候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与关注,我们都期待从伴侣那里得到,使我们不再孤独,有人陪伴或找到自己的幸福而结婚。
被爱和归属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正因为我们内心有一个大大的情感黑洞,我们渴望亲密,渴望爱,他如果可以……我就快乐了,我就幸福了。
但是没有人有义务来满足我们,包括我们的伴侣,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想给,而是他们自己也没有爱的能力,而我们就会指责,就会抱怨,你为什么不能给我呢,你为什么就不能为了我而改变呢?
第二部分讲的是为什么结婚后会出现婚姻危机。任何一段感情,无论开始时多么幸福美满,都迟早会因为我们内在的期待,要求和恐惧走向毁灭。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行成今日的性格,幸福,思维和信念,都有她或他以前几十年的烙印,早期经历的负面越多,对今天的亲密关系所起的作用就越强烈,我们开始只看到美好的一面,只是冰山一角,但随着彼此的朝夕相处,越来越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伴侣面前,就越能清醒地认识到对方的缺点,曾经那些深深吸引我们的与众不同的特点,也变成了日后我们分离的理由。
这也让我看到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出轨,为什么离婚率那么高,因为我们心中总有期待,也许换一个伴侣,我们就能得到了关注和需求,所以“小三”就出现了,这种不被允许的关系,充满刺激,更能激发出激情和满足,但是,这真的是婚姻的解决之道吗?
第三部分讲的是如何脱离痛苦,解决危机,迎来幸福。问题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伴侣,而是我们心里有期待,我们感觉不被满足,被伤害,感觉到创痛,把矛头指向我们的伴侣,我们的心离彼此越来越远,我们的关系变得一潭死水,完全感觉不到彼此自然充满力量的关系,婚姻生活变成了将就和搭伙过日子。
所有这些都是对双方的挑战,痛苦是一个经过包装的礼物,我们只有经过了这些考验,认真考虑这段关系,才会去真正认识自己, 去关注内在的感受,去爱自己,从而通过自己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伴侣和孩子,再次获得重生的亲密关系。
第四部分讲的是如何去分手,分手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作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像网球比赛中,如果反手球总是触网的话,即便交换场地,更换对手,击球错误还是会让选手输掉球。
如何才能让我们赢呢,提高我们打球的水平和能力才是解决知道,不是吗?就好像我们自己不会游泳,换到北京,上海,换一个游泳池,就能游得起来了吗?
显然不是的,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经营婚姻的能力,离异是对爱的挑战,只有当我们理解了昔日伴侣的行为举止,认识到其局限性时,并能够去理解和接纳,能与他们和平相处,宽容他们,我们才有可能自由,进入下一段亲密关系。
我们总觉得自己内心缺少什么,一直在外面追求,但其实我们内心什么都有,就像一颗种子种下去,所有使他成长的为一颗向日葵的信息都已经蕴涵在种子里了。
但由于我们经常和生命的本源失去链接,经常会迷茫,会觉得需要寻找一个伴侣,使我们自己感受完满,得到理解,关爱,幸福,达到内心的稳定和谐。
当这些希望破灭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回归自我,才开始审视自己,我们并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什么,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和爱的能力都在提升,发现了真实的自己,真正的伴侣就是我们自己。
当一个人幸福快乐了,两个人才有可能幸福快乐,好好爱我们自己吧,和谁结婚都一样,都会幸福。
作者:小葵reniayu,心理学爱好者,一位内心柔软有光、善良温情的女子, 用平实的文字,理性的思维,分享生活的哲学和人生的智慧
【爱自己,真的和谁结婚都一样么()】 2019.5.21写于苏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