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小人与伪君子


君子与小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不同,小人认为人的幸福感取决于外物,君子则认为人的幸福感取决于内心的修为,与外物无关。因此,反映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上,小人做事重实利而君子行事凭良心,小人逐物而君子修心。
【君子、小人与伪君子】小人的心境会随境遇的变化而起起伏伏、患得患失,除了偶尔获得实利时的片刻满足,大部分时间都活在想得到与怕失去的纠结与恐惧中;君子则不然,中庸:「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意思是说,君子无论身处富贵还是贫贱,顺境还是患难,都能怡然自得,不改清静本色。因此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其心境是淡泊宁静的,不因外界的变化而起伏,而平和心态下的言行举止和散发的气质也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真正的善与美,正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崇尚君子的儒学兴起后,中国历史上却出现了大量的伪君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官方和社会对君子的推崇导致君子之名可以带来很多实利,这成为很多人做君子的动力,而靠追逐外物来获取内心幸福感,恰与君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相违背,由于抱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没有改变,其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对君子的模仿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无法落实在行动中,就会出现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的现象,因此所谓伪君子,其实质还是真小人。
然而,人性是复杂的,也是善变的,世上很难找到纯粹的君子或者小人,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同时住着君子、小人和伪君子,并在不同情况下在这些角色之间不停转换。当你遇到落难的陌生人,因为同情而伸出援手,献出爱心时,你就是君子;当你面对讨厌的上司或熟人,心中满是鄙夷和咒骂,却碍于利益或面子而满脸堆笑时,你就是伪君子;当你因为利益相争而对他人恶语相向时,你就成了小人。这表明了我们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存在的割裂和自相矛盾。
实际上,很少有人彻底检视过自己的每一个观念,我们的观念大部分来自于成长过程中的耳濡目染和教育灌输,因此这些观念之间相互矛盾也就在所难免,但我们并没有察觉这些矛盾之处,只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使得我们的行为更像一架自动机器,根据大脑中存储的观念在不同的事件中做出自动反应。然而我们的内心却不会欺骗我们,因为做君子时和做小人时有着不同的内心体验,所以,跟随我们的内心,我们就能找出那些深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的观念中的自相矛盾,进而做出自己真正的选择,成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一架被潜意识控制的自动反应机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做个君子还是做个小人,意味着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不同选择,意味着人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如何选择,只在一念,全在于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