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篇|第495篇|2021-04-23|和而不同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是一个人进了一家渔具商店,看见货架上有一款鱼饵针,一闪一闪的非常引人注目。于是他就问老板:“这东西,鱼类真的喜欢吗?”
老板笑着对他说:“这又不是卖给鱼类的。”
很多时候你觉得不合理的事与物,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东西不是为你准备的,而不见得是别人有多傻。
同样的道理。
当你看到一个不喜欢的设计时,很有可能是因为作品的目标受众不是你,根本就不是因为设计师的水准差劲,或者是他的眼光太低级。
当你发现自己跟某个人的观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甚至到了“经常针锋相对”的地步,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们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因为结论往往就是一个人全部人生的浓缩。
当你发现一个成绩还不错的朋友,突然把你拉黑了,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不想再跟你继续交往了。根本不就不是你做错了什么,或者他犯了规。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每个人的标准不同。
比方说甲月薪3000,他觉得月薪8000就算高薪;乙月薪8000,他觉得月薪3万才算;而丙月薪3万,他觉得月薪6万才算。这样的话假要是跟丙说“8000就是高薪”,丙是会不屑的,而丙要是在甲面前哭穷,那甲就会非常尴尬。
《生活大爆炸》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很多人寻觅伴侣以分享生活,少数人单身一人已足够快乐。愿天下有情人享受相爱,亦如少数人享受孤单。”
都是成年人了,就该懂得“和而不同”。况且你既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利去教育另一个成年人。
实际上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有你看不惯的人,就好像有人看不惯你一样,也一定会有不认同的观念,诚如有人不认同你一样。
所以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也允许别人随便是哪样。不要总想着说服别人,也不要强求别人能够理解你。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说服”都是徒劳无功的,只会让人心生厌烦,甚至产生越来越多的“不顺眼”。
所以与人交往时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即可,求同存异才是君子之交。
这样的你不会贬低别人,也不认为自己绝对正确,不再觉得什么事情是必须要解释的。并且开始觉得不被理解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有一部名叫《釜山行》的韩国电影。
电影讲的是一场神秘疫情的爆发,让城市陷入了危机之中,感染了病毒的人会呈现出“丧尸”的状态,并通过撕咬他人而快速传播病毒。
丧尸的特点是不分青红皂白,一旦看见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就会冲上去撕咬,直到你和他们一样了,你才得到认同,才有容身之地。
现实生活中,一个事事、时时都看不惯别人的“杠精”,和电影里容不下常人的“丧尸”,何其相似。
【第495篇|第495篇|2021-04-23|和而不同】别人独自吃饭看电影,学习,本来一点都不觉得惨,可他偏要认为那些独行侠都是怪咖,还特意去问候几句:“你怎么能一个人看电影呢?”“一个人吃饭能吃下去吗?”
别人喜欢发朋友圈,发微博,发抖音,本来是想要以此来记录生活给回忆留下一些线索,可他偏要认为别人是自恋狂,是炫耀狂脑子里的思想都是,“这人怎么又去旅游了?”,“这人怎么那么多广告要发?”,“这人的生活水平是不是装出来的?”,“她又不上班,哪来的钱到处玩”………
再不就是肆意攻击别人的喜好,别人喜欢抄录名人名言,他说那是小学生才做的事情,别人追星追剧,他就说那是无脑的幼稚。
看到有人说,“理解的越多就越容易痛苦,见识的越广就越容易纠结,人太善良就容易被欺负”,他就轻易信了,得出了“要麻木,要糊涂,要狠一点”的生活总结。
比如结了婚,就说单身的人其实是怕约束;离了婚,就觉得别人的幸福婚姻都是装出来的;生了孩子,就觉得不生孩子的人都自私;工作了几年就觉得读研读博的人就是在浪费生命;习惯了啃老,就认为工作的人都在出卖灵魂。
可惜没有人告诉他活得通透,见识高明,保持善良的好处是:你会拥有与苦难相匹配的清醒,与 决望相抗衡的坚韧,与焦虑相等的心安。
一下子就能被别人看出是个坏人,那不叫坏,叫蠢;一下子就能得出结论,那也不叫聪明,叫懒。
最好的心态是:喜欢的东西照常喜欢,但允许自己暂时无法拥有;反对的事情依然反对,但允许他们存在。
能够相互理解,那是理想;互相不能理解,才是现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