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你了解吗()

2015年,由保罗·麦奎根(Paul McGuigan)导演拍摄的电影《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在美国上映。
这部影片改编自200年前英国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小說:《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你了解吗()
文章图片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剧照
影片中,驼背青年(由饰演过哈利·波特的演员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扮演)因相貌丑陋,只能在马戏团里当小丑。一次意外,令疯狂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见识到伊戈尔的医学天赋。于是,弗兰肯斯坦想方设法将驼背青年劫了出来,为他起名伊戈尔。
弗兰肯斯坦因为想要复活哥哥,疯狂地进行人造生命实验。他和伊戈尔利用当时的生物学知识,从停尸房处取得不同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拼合成一个巨人的尸体。在一个冷雨夜中利用闪电,他们让尸体起死回生,有了生命。
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复活的巨人是一个力量强大的怪物,想要致他们置于死地。生与死的较量就此展开。
当然,影片的结局是「正义」战胜「邪恶」,代表人类的伊戈尔和弗兰肯斯坦打败了人造的怪物。
影片很好看。不过,若论影片的立意、剧情及主题,对照玛丽·雪莱的小说原著,无疑矮化甚至误读了。
这部出版于1818年的长篇小说,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也是一部恐怖故事,玛丽·雪莱想要探讨的人类道德与伦理困境,远比电影深刻得多。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你了解吗()
文章图片
《弗兰肯斯坦》
作者:玛丽·雪莱
译者:刘新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
在小说中,故事主角是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他出于私欲而去创造生命,想要成为造物主,让创造物成为他的奴隶。
小说第四章中,描写了弗兰肯斯坦的独白:
「在我眼里,生与死的界限是虚幻的、并不实际存在的,我应该率先打破这一界限,让万丈光芒普照那黑暗中的冥冥世界。由我缔造的一种新的生物将奉我为造物主而对我顶礼膜拜、感恩戴德。许多尽善尽美、妙不可言的幸运儿亦将感谢我赐予了他们生命。天下做父亲的,有谁能像我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如此结草衔环,感激涕零?」
但是,当一个生命被弗兰肯斯坦创造出来后,面对着丑陋不堪的怪物,弗兰肯斯坦的反应是落荒而逃。受到抛弃的怪物,只能努力做个人类,他向其他人寻求爱与温暖,一次次主动帮助人类,期盼得到人类的认同。但因为他的面目实在太过狰狞,他得到的回报永远是冷漠、鄙视和遗弃。就这样,原本善良的怪物,开始种下了恶的种子。
接连杀害生命的怪物,最终来到日内瓦,他的创造者弗兰肯斯坦的故乡。怪物请求弗兰肯斯坦为自己再创造一个异性伴侣,一个不会嫌弃自己的伴侣,这样他们可以一起远离人类文明,度过余生。
此时的弗兰肯斯坦开始有所反思,万一他创造的另一个怪物比现在的更让人害怕呢?万一他们生下小怪物,小怪物再无限繁衍,将会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因而他拒绝了怪物的请求。
被拒绝之后的怪物开始暴走,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朋友与新婚妻子,愤怒的弗兰肯斯坦一路追杀怪物。当他们面对面互怼时,比起弗兰肯斯坦只会语出威胁,怪物的言论则深刻得多:
「相信我,弗兰肯斯坦,我原本是仁慈善良的;我的灵魂闪耀着爱和人性的光。然而现在,难道我不孤独吗?难道我不是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吗?你,我的主人,尚且恨我,那我还能从你的同类中得到什么希望呢?」
弗兰肯斯坦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他自己创造了怪物,也一定要毁灭他,以免给人类社会带来后顾之忧。弗兰肯斯坦追杀到北极时奄奄一息,他将自己的故事告诉给搭救他的船长。
弗兰肯斯坦死掉后,视他为亲生父亲的怪物哭诉到:
「你恨我,可你对我的痛恨还不及我对自己的痛恨之深。我注视着自己这双作恶多端的手,思量着我这颗设计出种种罪恶的心,盼望着有朝一日,我再也看不到这双手,那痴狂的幻想再也不要萦绕在我的心田。」
「你不用担心,我以后不会再胡作非为了。我的事差不多也干完了。了却此生,已无需再将你或任何他人杀死...我的尸体就不会给任何好奇、亵渎神灵的坏家伙提供制造我这类活物的线索。我将离开人世,再也不会感受到此刻正折磨着我的种种痛苦,再也不会遭受那些无法满足,却又在心中涌动的情感的揉搓。」
说完这些话,怪物跳出船舱,自杀身亡。
这是一部悲剧小说,其诞生之后,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也成了英文中「毁灭创造者自身之物」、「作法自毙者」的代名词。玛丽·雪莱凭借这部小说,载入英国文学史册。
玛丽·雪莱原名玛丽·戈德温,她是英国最负盛名的诗人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的第二任妻子。玛丽的父母皆是英国18世纪的名人,父亲威廉·戈德温(William Godwin)是位政治活动家、小说家,活跃于伦敦的激进主义圈子;母亲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是女权主义的先驱,代表作有《女权辩护》。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生下小女儿玛丽之后,死于产后并发症。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你了解吗()
文章图片
▲玛丽·雪莱的肖像,光彩照人。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难怪她年仅21岁就能出版《弗兰肯斯坦》这样深刻的文学作品来。玛丽在《弗兰肯斯坦》一书的序言里说:
「我的父母双亲都是文坛名流,作为他们的女儿,我很早便萌发了写作的念头,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你了解吗()】是的,对天才人物来说,写作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以后人眼光,这当然是了不起的事情。
《弗兰肯斯坦》出版于1818年,但玛丽开始构思的时间是在1816年,当时玛丽才18岁。虽然要到1816年底才正式嫁给雪莱,但已经以雪莱太太身份与雪莱同行。他们与英国另外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兼革命家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6th Baron Byron)在日内瓦相聚。这本小说,正是在拜伦提议下写的。
最开始,拜伦建议写的题材是哥特式鬼怪或恐怖小说(Gothic fiction)。《弗兰肯斯坦》也确实有哥特小说的成份。
但到今天,人们更普遍的是将《弗兰肯斯坦》视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而且,其厉害之处就在于,早在200年前,这第一部科幻小说,表现的就是对科学或科学主义的反思。这与19世纪主流对科学以及科学成就的欢呼截然不同,也与当下中国科幻小说中所带有的「科学主义」不同,这部小说更多的是「反科学主义」。
正如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詹玲老师在为我们导读《弗兰肯斯坦》时,所指出的:
「我们越是为科技突破欢欣雀跃,越是需要再重新读《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已经通过弗莱克斯坦的悲剧向我们展示,人类如果滥用科学技术,可能会带来怎样无法弥补的可怕后果。我们在相信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美好未来的同时,也要警戒自己,不要把科技进步跟人生社会等等人文的问题割裂开来,科学技术需要跟人文精神齐头并进。」
弗兰肯斯坦用先进技术创造的怪物,为其带来了无法言及、无法挽回的伤痛后果。小说背后,是玛丽对科技发展的人文思考及伦理反思。
在这部小说出版之后,受其影响,许多文学、影视作品都开始向着「未来科学不加以节制而带来的问题」出发,衍生出来大量类似作品,出现了不少佳作。
作为一个思考纬度与起点,玛丽的这本小说,已成不朽名著。
正因如此,在人类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改造基因成为可能、人类大大延长寿命成为可能的今天,在面对一个正被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科学成果改造的世界,我们更需要重读《弗兰肯斯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