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怎么活下去(——电影《肖生克的救赎》有感)

【在困境中怎么活下去(——电影《肖生克的救赎》有感)】读余华的《活着》的时候,在主人公福贵的经历中,感叹人的耐受能力要多么强才能接受亲人一个又一个地离开自己,然后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妻子、孙子,最后和一头老耕牛相伴走到生命的尽头。有人说,这样都不能算是活着,没有丝毫的生活质量可言,又或者是没有丝毫幸福,可人的活着不过就是如此的苍凉和悲悯,算是没有活路了吧,偏偏还要留着一口气,和自己同名的牛耕田,如同亲人的陪伴一样,玩笑怒骂,“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的游动着,里面馕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他会向人讲述自己的生平,平静而细致,好似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看最近热播的《延禧攻略》,虽然宫斗剧中的情节和片段难免指摘,但我为主人公魏璎珞的求生精神感动,同样富察皇后的自戕也让人心痛和惋惜,不能说前者太坚强,后者太软弱,只能说造化弄人,半点不由人。
生存和毁灭,从来都是人面前的两个选择,甚至是难以逃脱的选择。人的境遇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如同诗中说的那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近看豆瓣评分第一的电影《肖生克的救赎》中,主人公杜弗伦可说是一朝之间,从体面的社会上流精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阶下囚,从天上到地下的现实遭遇,远不及内心的折磨痛苦,遭遇妻子对自己的背叛,发现和情人约会,最终忍住回到住所,然而情绪还未来得及宣泄,妻子却被杀了,以极不光彩的方式,和情夫死在床上,即便背叛自己仍然还是最爱的人,爱人死去,悲伤还未及,又一次在现实中陷入了困境,甚至是绝境,没有证据表明他不是杀害自己妻子和情夫的凶手,于是苍白无力地辩解中夹杂着世俗中人的憎恶和嗤笑,被判终生监禁,在肖生克监狱度过余生。看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这辈子完了。然而,不是。
即使被判冤狱,他也没有和现实死磕,抱怨和消沉不存在的。入狱后,不出一个月,他就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他买来了一把六、七寸的小铁锤,并且把他藏到了圣经中,“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后面的故事里,杜弗伦在监狱里做完19年牢后,他从恶臭的下水道里获得了新生,他用一把小铁锤得救了。
世事艰难,从来不论身份地位,甚至是有些人一生也没能免除命运带来的厄运,我们能够看到的,比如影片中的布鲁克、汤米,命运从来没有眷顾过他们,即便生平坎坷慌乱,也难以得到善终。诚如影片中,布鲁克写给肖申克监狱狱友的心中说的,“当局不会在乎我,一个糟老头算什么”。生活中不缺乏温情,但越来越工业化的时代里,冷漠更像一个幽灵,如影随行。没有目的、单纯的亲密关系,建立起来越来越难,人和人的关系也再难单纯、不功利。一个人想要在冰冷的社会中,找寻到存身的一隅之地,看似非常简单,实则困境是一个漩涡,会将人带入到无尽的深渊中去。恰如影片中,主人公杜弗伦入狱后的两年内,和监狱中的恶棍“三姐妹”时刻在打架,甚至入狱多年的瑞得也觉得他要毁了,可后来依靠着过硬的理财避税知识,让他在肖申克监狱得到了并非囚徒而是监狱咨询师的地位,看到这儿,也许你认为这是一则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但是后续的故事,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他怎么做的?
可以说没有一种困境比失去自由更槽糕了,尽管主人公杜弗伦靠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监狱的典狱长和看守们报税、做账、钻制度的漏洞,但生活依旧欺骗了他,汤米的来临告诉了他杀害妻子的真正凶手在哪里,然而典狱长却为了一己之私,不愿意放杜弗伦离开,甚至不惜用残忍的手段杀害了只需要做两年牢就可出狱的汤米。汤米的死,让主人公彻底明白自己在肖申克监狱享受到的自由即使超过了囚徒的身份,但仍旧难逃枷锁。他用十九年开凿的一道生门获得了自己的救赎,又用新身份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活着本来就是难事,遇到难事还要努力的活下去更难,可是人只要坚持,就极有可能改变。虽然这样说有一些鸡汤味,但在环境难以改变的前提下,改变自身至少是一个希望。正如同影片中,瑞德不相信希望,失望的可能性总是大过希望本身,世俗力量的强大有时超过人的想象,与其花费了精力和时间去做,结果还不如不做的话 ,人又何必坚守一个目标做努力呢?
影片最后,瑞得找到了在德州的杜弗伦,放弃了原本完成了杜弗伦交代的事情后就学布鲁克结束生命,可是当他完成了使命,却看到了杜弗伦的邀请,人总是这样,只要能够有一个活着的理由,就会坚持下去。解决问题总比抱怨强,人终其一生,难免困难挫折、祸福难测,一味沉浸在过去无法追悔和改变的悲哀中,人很容易变得消沉和无望,失去了生命中的那束光,希望之光,余生不过是行尸走肉。倘若乐观一些,积极一些,抱着活着就要解决问题的心思,或许原本枯槁的生命会有所不同。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总是不一样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