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看一看清明上河图里的真实生活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看上去当时的汴京十分繁荣。可是图上的京城民众生活,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二部,从商入手,再现了当时汴京的繁华商业,上至各行各业的商业大腕(行首,行业的首领),下至普通市井流民,各色人等的生活状态。

数据分析,看一看清明上河图里的真实生活
文章图片
清明上河图密码②.jpg 从书里采集了一些数据,看看一当时京城人的生活。
1.市面上流通的货币
一文钱(一个铜钱),一千文为一贯钱(一千铜钱),两贯钱为一两银。十两银换一两金。也有纸币,换算下来是一样的,按两计算。
2.当时的收入水平:
当官的:当朝宰相月工资是三百贯。“谭力痛痛快快支给了冯赛三百贯的牙费,抵得上宰相一个月的薪俸。”
匡志官职为节度推官,本俸四十贯。大概是县令的幕僚。家里的用人,邱迁,包吃包住,一个月四贯。
他只是一个小库监(应该是仓库监管,政府工作人员),月俸不过五七贯钱。
小商贩,卢馒头,“他当初经营这家馒头店,每个月至少能净落五十贯”。
外出打工者:
崔豪三人,在孙羊店做力工搬酒,估计相当于现在装卸货工人,一天管两顿饭,包吃,不包住,一个月三贯。
阿丰,“两口儿都在城南边大酒楼里帮工,每个月吃住不要钱,能净落十贯钱呢……” 包吃包住,一人五贯。
在家种地,如果有的话,很多人是没有的。
一亩地最多收二百斤麦子,交官府夏税,一斤最多只算一百二十文,剩下的卖给粮商,最多也一百五十文,按最高算,一亩地三万钱。麦子大概半年,三十贯。按开封的地理位置,还可以再种一季作物,也按三十贯,一年可得六十贯。
3.当时的物价水平:
冯赛的家是一小院宅子,前后三进,一厅一堂八间房。是来京七八年后,攒了六百贯钱典买的。
租房子,崔豪三人在烂柯寺后边一个破落院里租的一小间窄房,土墙潮暗裂着缝,冬天透风,单层瓦顶也多年未修,夏天漏雨。就这样,一个月却也得一贯钱。
卢馒头租的门面,一个月是十二贯。
吃的。猪肉一斤都得七十文,羊肉早涨过一百五十文了。
泥鳅一斤得一百二十文钱。
“市面上鱼每斤降到了八十五文”。
“掏了三百文钱买了一斗米。”一斗大概是12.5斤,每斤二十四文钱,一贯可以买四十二斤。
汴京平常人户娶亲,至贱也得要三十万聘钱,也就是三百贯。
冯赛号称牙绝,“牙绝一句话,汴京十万两”,相当于经纪人,帮别人撮合生意,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手续费按5%计。
像冯赛这样的京城顶级经纪人,只身来京,七八年的时间,买一套六百贯钱的宅子,这收入水平,不算高。后来被抄了家,大约十四年收入,所有家产总共抵两千贯。
卢馒头这种小个体户,一年收入就有六百贯。
崔豪这样的年轻人,一月三贯,一年十二贯,想娶个媳妇,光聘钱三百贯,需要攒八年多。还没有房子住。租房的话,像上面那破的也得一贯,再加上吃的,按米,肉的价格,一天如果一斤米(24文),半斤肉(35文),需要59文,一个月30天,就1770文(1.77贯)。就没有了。
【数据分析,看一看清明上河图里的真实生活】“一千贯钱,汴京十等坊郭户中,只能算作五等中富。”可是有一千贯的挺少的,普通农民种地一年才收六十贯,都已经比一些外出打工者要好了,可以看出当时的贫富差距巨大。
在后面几部再收集一些数据做综合对比
按这些数据做一个对比,和你现在生活城市的工资水平,消费水平,看看我们比他们的生活水平高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