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舍不得丢的陈芝麻烂谷子(十)

一·在捕捞队教书的那些日子(三)
1.
那时,晚上大多都没事。几位待嫁闺中十七八岁的渔姑和住在附近半大不小的村姑,会隔三差五地来找大不了几岁的秀姑玩。
有时坐在门口的马路边,和风送暖,如水的月光倾泄在她们的身上;有时在小房间里,昏黄的灯光笼罩着那一张张年轻的笑脸。
她们嘻嘻哈哈,谈天说地,家长里短,穿衣打扮,无拘无束。
有时秀姑会教她们唱《红梅赞》、《南泥湾》等,可她们最爱唱的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


那些舍不得丢的陈芝麻烂谷子(十)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也许是住在江畔水边,每天都能看到绿莹莹的江水和挂着白帆的小船吧,一群姑娘们,包括秀姑,唱着这几句歌词时会感到特别地亲切,特别地有感情,也特别爱唱。仿佛这首歌写的就是这个地方和这里的父老乡亲们的生活情景。


还有那首悠扬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也是姑娘们百唱不厌的歌曲: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那些舍不得丢的陈芝麻烂谷子(十)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优美的旋律把正当青春焕发的姑娘们带到富有诗情画意的歌曲中去。在马路边的月光下凤尾竹旁意犹未尽地唱得如痴如醉。

唱完歌聊完话,住在半山腰的一个叫依香的姑娘就会留下来陪秀姑睡觉。
2.
有时姑娘们也会教秀姑唱渔歌。
这里的渔民祖辈是跟福州市比邻而居的郊县闽侯人,讨鱼为生流落在这里,居住在闽江畔,以船为家。
(旧时几家的船连在一块叫连家船。)


那些舍不得丢的陈芝麻烂谷子(十)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们跟福州的渔民一样被称为疍民,说一口福州话,唱一样的渔歌。歌词很丰富,内容与他们传统的水上生活息息相关。如有趣味的盘诗歌:

“一条竹仔软丝丝,撩你对面来盘诗,
跟你上段盘下段,莫盘坏诗盘好诗。”



“侬是水上讨渔婆,母女二人下江河,
天晴是侬好日子,拍风逖雨没奈何。
……”


大年正月初二至初四,渔民妇孺会提篮向岸上人讨斋粿,此时就唱贺年歌:
“正月正头开大门,只见龙凤两飞翔,
船下贺年船规矩,只求吉利福寿长。”


“一粒橄榄一碟姜,茉莉赛过夜来香,

蟛海故赢金钱蟹,斋粿不输马鲛鲳。”
……
这里的疍民有许多习俗,比如婚嫁。新娘18岁忌出嫁,结婚到男家一般在晚上,有哭嫁、骂嫁的习俗。疍女可以嫁上岸,疍男不娶岸上女。
婚礼当日,水面船只凡是经过迎娶新妇的轿船,无论是否认识,都可以上船讨米酒喝,米酒为娘家的陪嫁。
青年男女在求偶与嫁娶时,就唱这盘诗歌:
“新船落水喜绵绵,哥姓卜来妹姓连。
自幼和哥在一起,两人同岁又同年。
新船落水心喜欢,船过一滩又一滩。
……”
“哥今和妹手牵手,邀妹过船心齐晓。
日当江中讨鱼虾,今夜同饮合欢酒。”



表达渔民生活艰辛的《十把竹篙》诗更是写得形象逼真:

“一把竹篙圆就圆,一水只赚几元钱。
不够剃头和买烟,七除八扣便没钱……
四把竹篙胡西西,撑船命运好孤凄。
风风雨雨尤则可,只怕盲尾五更西。
五把竹篙五昂昂,撑船这饭也难噇。
六月大厦没歇午,沙滩如火脚底灴。
六把竹篙六样装,撑船苦工脚手酸。
开起鐤里哪是水,米缸只有麦麸糠……
八把竹篙八尺长,撑船哥哥泪双行。
有钱十六就讨姆,没钱四十未拜堂……”
……(盲尾:天快亮时)


每次,秀姑也像小学生背书一样,跟着姑娘们摇头晃脑地学渔歌。第二次聚集时再复习一遍,会了才学另一首新歌。断断续续,居然也学会了好几首。随着岁月的流逝,至今,她结结巴巴地还能背得出来。


3.

秀姑的家离这里有百里远,成“L”形,两端顶点是家与学校的位置,拐角处是县城,坐车不能直达,很不方便。
她大都是骑自行车回家,来回又很累。于是有时周末她干脆呆在学校不回去。
也许是想排遣老师独自在校的空寂与落寞,孩子们煞费苦心地商量了许久,结果一致同意带老师去钓鱼。



那些舍不得丢的陈芝麻烂谷子(十)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个周日的午后,七八个孩子众星捧月般地前呼后拥着秀姑来到江边。

蓝天白云,太阳暖烘烘地斜照着大地,和风轻拂着岸边婀娜多姿的柳枝,一江春水泛起一道道亮晶晶的蓝色波纹。

停靠在岸边的一排渔船在微波中轻轻地摇曳,船与船之间的空隙处水很清澈,不时能见到鱼翔浅底。
孩子们站在江边,你争我抢地把一根熟地瓜掰得粉碎,然后“哦……哦……”地大声喊叫着,两手向空中一抛,那些嫩黄色的粉末像雨点一样纷纷扬扬地洒落水中,沙啦啦地响,江面荡起一朵朵细密的水花。
哇_噻,小鱼儿的嗅觉可真灵!只一刻钟的功夫,两三指大的小鱼儿活泼泼地甩着小尾巴像赶集似的从四面八方聚拢来。
【那些舍不得丢的陈芝麻烂谷子(十)】大家大眼瞪小眼地盯着水面。只见那些小鱼先是大摇大摆地靠近,用一张圆嘟嘟的小嘴轻轻地碰了碰丢在水底的食物,然后又触电般地迅速退出来,只一会儿又靠近,可能是觉得没什么危险了吧,便争先恐后地抢着吃起来。

秀姑赶紧把一杆装有蚯蚓作诱饵的鱼竿伸进水里。

孩子们兴奋地指指点点。“嘘!”年长一点的璎女孩赶紧用食指竖在鼻尖示意不要出声。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悄悄猫下腰蹲在地上,屏气敛息,耐心地等待着鱼儿来上钩。

可这些小精灵们总是在秀姑刚要提起鱼竿的一刹那吐掉饵迅速地逃掉。等她重新放下鱼竿,水面趋于平静时,它们又纷纷聚拢来,像是跟人做游戏一般,几次三番地冲上来,又逃开去……就是不上钩,奈何不了它们。
眼看西边的太阳就要投入远山的怀抱。一群小孩急得直跺脚,口里“哎呀哎呀”地叹息着。
4.
孩子们见钓不着鱼,怕老师扫兴,心里很是不安。这时只见调皮鬼小强紧锁双眉,眼珠子骨碌一转,喊道:
“有了!老师,到渔池去钓,准能钓着。”
“对呀,到渔池去钓。”其余的小孩也如梦方醒般地大声附和。
秀姑拎着鱼竿跟着孩子们一溜小跑,来到他们家门前的一个大渔池边。这个渔池约50多米长、40多米宽,水面上漂着肮脏的泡沫和烂菜叶,深不见底浅不见鱼。
孩子们赶紧把剩下的半截地瓜揉粉碎后撒入水中。秀姑也立马调整好鱼饵重重地甩竿子,渔钩和半截钓线便没入浑浊的水中。
大家仍然像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一动不动地盯着渔竿,焦急而耐心地等待着,口里还轻声地念念有词:“鱼儿快上钩,鱼儿快上钩。”
不一会儿,秀姑似乎觉得竿子微微地动了一下,半个浮标往水里倾斜。她眼疾手快,猛地把竿子向上一提!哈哈!一条两指多宽的小鱼儿终于上钩了!
鱼儿不停地扭着身子,挣扎着想逃脱。秀姑立马把竿子往池边一甩,小鱼儿落在草地上不情愿地蹦来跳去。

“嚯!终于钓着鱼了!”
孩子们高兴地手舞足蹈,秀姑也兴奋地拍起掌来。她那还未泯灭的童心也在这欢声笑语中感到了阵阵的温馨和暖意。
回到宿舍,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这条好不容易才钓着的小鱼放到一个瓶子里,摆在老师的窗台上。

5.
晚上,秀姑望着瓶子里上下舞蹁跹的小鱼儿,不禁想起明代于谦《覌书》中“活水源头随处满,东风杨柳逐时新。”这两句诗,联想起白天钓鱼一事,不禁掩卷沉思:
江水滔滔不绝,不舍昼夜,清新活泼,哺育的鱼儿也格外地精灵,心明眼亮,对周围的事物看得一清二楚,不容易被那小小的鱼饵所迷惑。
这也许就是“水至清则无鱼”的诠释吧。
而这个人工建造的渔池座落在住宅前面,脏水泔水流入池中,池水混混沌沌,犹如一潭死水。鱼儿在一池泥淖中生长,呆头呆脑,反应迟钝,耳不聪目不明,辨不清是非,自然就容易受骗上当了。
一个人保持一份清醒一份睿智,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也许这才是一个人生命的真谛吧。

这夜晚,秀姑站在窗前,凝望着窗外那一弯新月悄悄地爬上树梢,觉得特别亮,特别美。


(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