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害怕后悔

情绪不应该被分为正面与负面,它只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状态,在把它归类划分的那一刻其实是我们的心态在站队,是自己意志决定的。但凡任何出现在我们经历里被称之为好或坏的情绪实际都值得被珍视,被容纳。
“越长大,越接近生活”我很认同这句话,年少的涉世未深未必不叫生活,只是与生活现实的庞杂性,深浅性少了太多的内向联系,像一个沉浸于童话世界的孩子,生活被糖果,气球,烟花,玩具塞满,容易满足,到了少年,偶尔和家人朋友小吵小闹,借以表达自己年轻气盛,叛逆有立场,与时俱进不死板,这便构成了所谓的整个青春,到后来,就渐变成一个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口中那个当年的我。可长大不一样,它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到了某个限度就如质变,对之前很多认可的行为,存在的思维逻辑和一些固有的认知视角充满疑惑,不解或者是懊恼,后悔等。周围听得最多的也是同龄或者年长点的朋友向我抱怨,“唉,要是当初我没有怎么样现在就不会这样了”“很后悔前些年怎么这么不懂事”“我现在很惊慌我的未来”…仿佛这些字里行间都有着明确的指向性,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对过去或现在的自己不满足,然后那些因缘因果间接影响到了今后自己的生活情状。
前段时间,A和我抱怨她后悔极了,是出于早两天成绩刚出来,她挂了一科。复习那会,她紧张并预感着说这次会挂,机考真的怕是把持不住,日常生活又很少锻炼打字,对键盘的字母不是很熟悉,加上短促的时间,考场里凝重的气氛,这些忽至而来,一颗本来就不轻松的心瞬间又紧绷起来,字很自然地打不好。出考场那会她走过来丧气地和我说:我完了,昨晚复习的今天都没考,我真后悔怎么不多看点,至少也多一份希望。查了成绩她第一个发微信和我哭了会,平时看重成绩的她,差一分,却像根刺一样扎在她胸膛,隐隐作痛着。
面对这些忽而具有“老大徒伤悲”的沧桑感话语,我通常都不会立刻回应他们,有的只是静静倾听,等他们诉完衷肠再慢慢地开导或宽慰。其实我也很害怕要给一些人迷惘时的指导建议,毕竟这事关一个节点的方向感,前方的岔路都是不定数的,选择哪一条会发生什么没有人会知道。我根本帮不了什么忙,也没有资格去干涉或指导谁的生活,却还扮演着一个幕后举足轻重的助推者,可代表的也只能是我看到的某点稀薄的生活而已。
这是一个小小的考验而已,做得不好你可以允许自己后悔,估量好一个度,学会在后悔中思考,继而让自己不气馁,有召唤,把下一次的前行做得更好。大学成绩当然重要,不要信奉那些说不逃过课不挂过课的大学不完整,如果可以,希望你更愿意去追求,没有获得过奖学金的大学才是不完整的。
【我为什么不害怕后悔】我想对那些后悔当初难以往前走下去的年轻人说,不要害怕,不要认怂,每个人都有站在十字路口的可能,远方也许迷糊,但斑马线就在脚下,红绿灯就在眼前,生活在这种既定的有序的规则中谁也渡不了谁,唯自渡才是解救自己的正确方式。如果你的认知维度不知不觉亮起了红灯,一定要记得在适合的时间里调整成绿灯,带上笃定的勇气和坚定的步伐向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自己的焦虑、狂躁、抑郁、妄想、悲观,或更多时候仅仅是面对无边无际沙漠的惊恐,也可以是生产力。仿造一个山寨版就是,你的焦灼、悲念和后悔也可以是你的可再生能源。当真正把这些情绪合理善化的时候,任由事实变化,起伏跌宕还是波澜壮阔,你的内心都会以平静视之,宽容它,接纳它,然后这些容易让人低落的情绪就只仅仅是情绪本身,是你携带的一粒尘埃也好,一颗石子也罢,或轻盈或沉重,互不干扰又相辅相成,但独立性、主动性在你,它们却只能依附于你才能存在。
曾在节目中听过蔡康永说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每种情绪都有它的作用,比如恐惧,可以让人远离伤害远离危险; 悲伤让人意识到什么事情是重要的,让人变得深刻; 然后后悔,它让人更懂得在下一次如何更好的前进。这也是我后来和A说过的话,大多数的我们总是找种种理由逃避恐惧,逃避悲伤,逃避后悔,但往往,能让我们变得更圆融,更自洽的反而是这些被轻易拒绝的情感。

我为什么不害怕后悔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