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我,放弃崇拜
在35年的生命历程中,每个阶段中都会出现一些让我崇拜的人物,他们可能是历史人物、娱乐明星或者是身边的领导人等。 孩童时代,父母、老师、长辈都会给我们提供许多榜样,让我们参照学习。而且儿童最乐意接受榜样,他们会去模仿榜样的行为、言语,使自己与榜样更为接近。到了青年时期,对榜样的选择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会运用知识、理性去判断推理,然后再决定哪些人物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到了成年时期,思想、行为基本成熟,判断更为理性,留在身边学习的榜样越来越少。甚至我们不会把他们做榜样,而是我们看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纳入自己的生活、学习中。 通过批判地接受,我们更理性地看待他人。到了老年,看过云卷云舒,走过崎岖坎坷,风雨过后,留下的是自己的一片宁静,自己完全主宰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到这个阶段就没有什么人值得我们去崇拜了。
英雄人物有多种类型:知识类、政治类、体育类、娱乐类、科技类等。读书的时候可能更崇拜知识类的英雄人物,因为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学习的动力,以此来激励我们自己学习。在青年时期崇拜体育类,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人性的坚毅的品质。政治类人物对我们适应职场生活更为有帮助。通常英雄人物的选择都和我们的生活需求有关系,我们需要从他人身上找到寄托,需要他们给我们提供一些支撑。榜样人物是生活的必须品。
【回归自我,放弃崇拜】崇拜但不盲目,很多时候和榜样人物在一起,你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如你想象。近距离就像带上放大镜一样,你能看到更多的问题,你会发现这些人物和我们差不多,随着认识的深入,那层神秘的面纱逐渐被揭开,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和我们普通人没有两样,会犯错误,有自私,有残酷,还有仁慈。在道德上他们并非如你想象的光辉高大,也许在某些方面他们和我们这些普通人是一样的。所以对他们可以理性学习,但不盲目崇拜。
推荐阅读
- 逻辑回归的理解与python示例
- 改变自己,先从自我反思开始
- 关于自我为中心的一点感想
- 《自我的追寻》读书笔记3
- “大脑”能自我调节吗()
- 现代人的痛苦
- 干货来袭(自我管理(来几款撩人的APP))
- 故事//出差前VS出差后分裂的自我
- 如何理解“超我、自我、本我”
- 今日自我介绍,感恩所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