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掌握一个软件

把大象放冰箱需要几步?
这是一个笑话,大家都知道只要需要三步:

1、打开冰箱门;
2、把大象放进去;
3、把冰箱门关上。
我们现在觉得这个问题很容易,因为我们都知道答案了。
刚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愣了一下,觉得大象那么大,冰箱那么小,要把大象放到冰箱里确实很困难\。
这和我们碰到一个陌生又繁杂的软件一样,感觉好难、无从下手。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快速掌握一个软件的方法论是什么呢? 其实只需要三步:
1、梳理工作流程,回归常识;
2、掌握核心操作,逐个击破;
3、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第1步 梳理工作流程:回归常识 和大象放冰箱的解决方案一样,把掌握工具这种复杂任务,按照工作流程拆解,就不再那么难了。那怎么拆解工作的流程呢?
回归常识。
【如何快速掌握一个软件】大象放进冰箱和把啤酒放进冰箱在流程上没有差别,都是打开冰箱门,放入物品,关冰箱门。就像用筷子还是叉子吃饭,在流程上没有区别。好的软件App,去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流程,应该也是符合我们原有的认知习惯,符合我们原有解决问题的流程,只是换了一种工具形式而已。
当你了解这个逻辑之后,就会在认知上打破对软件使用的恐惧,加深对软件使用的理解,快速上手一个新的工具软件。一句话总结:
工具的背后,是人的思维方式。
而且,这个逻辑还可以帮助你选择趁手工具。
我们在选择工具时,到底应该根据什么标准:
这个工具免费还是付费吗?
付费1块还是10块吗?
看哪个更漂亮吗?
看图标的颜色吗?
其实,关键在于设计工具的这个人,他脑子里的思维方式,他是怎么设计一个工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好的软件是符合我们的认知的,它的流程是科学的,是符合我们平时的习惯,容易上手的,同时又是化繁为简,提升我们生产力的。
所以,选择工具,不是要选那个用着漂亮图标、风格设计很萌、而且免费的软件,而是取决于这个软件背后的思维方式,软件其中融合的工作流程,是否能有效解决问题。
因此,学习一个新软件的时候,我们可以想想,以往我们用原来的工具、按照原有的习惯,是按照什么流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说,我们面对印象笔记这个功能看起来很复杂的软件,我们首先不要来不及观察和思考,立刻马上就一股脑扎入具体的细节操作中去,而是要树立整个流程的大局观,梳理一下以往我们用纸笔做知识管理是怎么个流程。
第2步 掌握20%的核心操作,逐个击破 了解工作流程后,下面我们要各个击破,掌握每个流程中的核心操作。
什么叫“核心操作”?
知道“20/80法则”吗?20%的工作内容决定了80%的工作成果。真正厉害的人,把一个简单的道理做到极致。只要花几分钟,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流程上的关键操作,问题就能更快更好地解决。印象笔记这样的工具功能复杂,但其中的核心操作可能只占20%,掌握好这些核心操作,就能解决我们工作生活中80%问题了。
一个软件的功能往往很复杂,初学者没必要什么都了解,先掌握关键路径上的核心技能,先把软件用起来,让软件能跑起来,能解决实际问题,至于更复杂的功能,完全可以使用软件一段时间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是否当前的功能就够用了,还是说还需要更高级的功能;如果真的还需要更高级的功能,等到那时候再开始学习也不晚。
第3步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我们习惯了先学,学成了,再做;习惯了先看书,再实践的学习方式。很多人遇到一个新软件,往往沿用以往的学习习惯,就想去买教材,或者要找人手把手教,什么都问老师,觉得得先”学会“了,再去操作软件。
但是,这样的学习非常低效,不是上手工具的一个好方式;而且市面上大多数的书和软件教学,往往从什么是菜单栏开始,罗列功能,像软件说明书,而不是以问题为导向;告诉你知识,而不是让你快速上手解决问题。
当我们梳理工作流程、掌握核心操作之后,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一件事: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在真实世界中,按照流程,实际去解决具体问题,就像李敖做读书笔记,像钱钟书做卡片,方法大家都知道,但是实践和思考的强度不同。
从实践中学习,把这些技能实际地用用,比你看再多技巧文章却不动手有用的多;当你操作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候才有目的地去搜索(相信我,你遇到的所有问题,在互联网上都有无数人曾经遇到过,都有现成的答案)、去主动学习。
总结一下: 掌握一个软件,只需要三步:
1、梳理工作流程,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流程,应该也是符合我们原有的认知习惯,回归常识;
2、先掌握关键路径上的核心操作,把软件用起来;
3、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