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直都把好的给我吃吗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两只手分别拿了一个苹果,她的妈妈走了过来,带着微笑对女儿说:宝宝,能把其中一个苹果分给妈妈吃吗?小女孩看了看妈妈,然后突然咬其中一个苹果,紧接着又咬了另外一个。
这个妈妈尽量的掩饰自己的失望,然后,小女孩把自己手中的一个苹果给妈妈,并且说:妈妈,给你,这个苹果更甜。

我相信,不仅仅是母亲,很多人看到最后都很欣慰,这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小孩还真是一言难尽啊。

【你不是一直都把好的给我吃吗】在生活中,我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给一个小孩说:分我一点吃好不好?然后这个小孩很认真的说:不要。由此,这个小孩就背上了大人们给他加的“抠”这个词,小孩真的抠吗?自私吗?还是其它的原因?皮亚杰就解答了这个问题。

皮亚杰对认知阶段的划分有感觉动作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其中前运算阶段得特点就是:一、出现象征思维、直觉思维;二、自我中心化。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三山实验,就是把一个小人放在山的模型前,让儿童坐在不同的角度观察,说出这个小人处在山的哪一个方向,然而,实验中的儿童说不出来,皮亚杰以此证明了儿童采取一种自我中心的我向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所以,小孩并不是自私,在那个阶段做的都是自己的本性,这个故事的小女孩去那么懂事,至于她为什么这么懂事,也是有很多原因的,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是这样,所以,生活中妈妈还有其他人,不要因为小孩的一点“自我中心“,就认为他怎么样,轻易的给她们扣上自私的帽子。
作为妈妈,极大多数都是把最好的给孩子,他们形成自我中心,也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原因,等他们慢慢长大了,再慢慢的让他们学会分享。而且,他们所谓的自私,也是你无聊的逗孩子得来的,你不逗孩子,自然不会有自私的出现。

所以,作为大人的我们,不缺吃的。

你不是一直都把好的给我吃吗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不是一直都把好的给我吃吗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不是一直都把好的给我吃吗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不是一直都把好的给我吃吗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不是一直都把好的给我吃吗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