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未完成

喜欢于娟,可能更多程度上是喜欢我们之间的很多相似的生活认同。喜欢于娟,还有是对她面对肉体疼痛的忍耐力。我不想轻言她对病痛的洒脱,那样不真实的有距离感,她一定经历了很多内心的不甘与挣扎,内心只报着一个信念,只要活着,只要活着。可是,结局就只有可是,坚硬的不容触碰。
惋惜应该使我们每个人的第一反应吧。事业刚刚要展开,人生似乎刚刚开始迈入下一个新阶段,一切蓬勃生机,一切雄鹰展翅,但一切又必须无可奈何地戛然而止,留下一个生命期望的未完成。
还记得拿起那本书的那个早晨,是一个周六,开始阅读这本书,开始走进活生生的于娟的生活。在115路熟悉的线路上,读着医院里不熟悉的场景,阅读着文字表面的诙谐洒脱,感受着文字背后的无数煎熬苦痛,好几次,几乎泪湿双眼。带着这份沉重,对生命远去的黯然,对自我生命的憬悟,思绪如涛。
看着她的生活轨迹,看着她笔下总结的,从20岁到30岁,一个女性的成长蜕变。有感于她说的,越长大,越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也许,其实,或者,内心总有那么一个对于生活画面的憧憬,一直都有。只不过,在如水划过的岁月里,有时云雾缭绕,有时烟雨迷蒙,这份图画不那么清晰而已,似乎失掉了内心的坚定,然后就所谓迷茫了吧。其实,这份想象一直都在,是支持我们生活的那份“诗意和远方”。想起了不知在哪里看到的一段对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一片废墟。两个美国人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的德国人。离开后,两人在路上谈起感受。甲:“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能。”甲:“为什么呢?”乙:“你看到他们在地下室的桌子放着什么吗?”甲:“一瓶鲜花.”乙:“一个民族,处于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鲜花,就是我们活着的诗意和远方,是我们对于生活永远的期待和希望,永远不失去这些,即使眼前很灰暗,即使此刻身陷沼泽,记得,人生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
再回到小时候,回到我们都曾拥有过的蜻蜓满天的童年。回到她的温馨记忆,她的回忆也串起了我对自己儿时这一场景的怀念。想起了暑假在姥姥家的日子,想起了那些充实而纯净的日子。想起了我的姥姥和姥爷,想起了离我家要坐长途客车记忆里很远很远的那个小村庄,想起了在院子里叶子沙沙作响的树上伤感的刻字告别,想起了走路去他们镇子上赶集,想起了去小河边耍水捉鱼,想起了弟弟那双踩了泥后丢失的新鞋,想起了那些回不去的小时候。过去,永远值得惦念。再过若干年,此刻,也必将成为我美好曾经的一部分,为未来着色。
【有关未完成】借由于娟老师用生命着笔的善意警示,爱惜自己和身边人,倍加珍惜还有交集的亲朋,和时间做个赛跑,谢谢,这个季节,这份生命的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