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深藏功与名”

子路是孔子的大徒弟,他曾经在一个叫做“蒲”的地方做过行政长官。子路心系百姓,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一年夏天,蒲地降水频繁,如果不治理河道,很可能面临决堤的危险。考虑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子路自发组织当地百姓修理沟渠、疏通河道。并且看到百姓劳作辛苦,子路又自掏腰包给大家置办吃食。
这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孔子知道后,却急急忙忙地派人去阻止。

子路心里非常不解:老师平时最讲仁德,怎么关键时刻,我周济百姓,他却横加阻拦呢?于是怒气冲冲地去见了孔子:“整个夏天连降大雨,水患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正是为了避免发生水患给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我才组织百姓去疏通河道;他们劳作辛苦,有的百姓更是穷得饭都吃不上,所以我才拿钱给他们买点东西吃。这是好事,您为什么要阻止我呢?”

接下来,孔子给子路解释了自己的想法:自古以来,周济百姓都是国君的事情。百姓挨饿,国君无所作为,你却拿粮食给大家吃,这不是告诉大家国君对百姓不行恩惠,不顾百姓死活吗?如此一来,你的恩惠大过国君的恩惠,百姓会怎么想?这些事情你现在停止还来得及,否则会获罪的。我知你可怜百姓,怕百姓挨饿,可是你为什么不上报国家,让国君用国家的粮食赈济百姓呢?

【管理智慧】
【中国式“深藏功与名”】为什么很多管理者很能干,却总是不受老板的待见,甚至还总是让老板心里不痛快?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分寸感,缺少上下级之间应有的界限,不知道什么该自己做,什么该留给老板去做。
管理者分为三种,一种是替手,第二种是替身,第三种是替心。替手,顾名思义,就是领导让你做啥你做啥;替身就是代替领导去做一些事;替心则是站在领导的立场出谋划策,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同时也会照顾到到领导的面子和心理。
通常来讲,第一种失于主动,时间一长必被砍掉;第二种则有越俎代庖、功高震主的危险。真正好的管理者,通常都是第三种——你不能帮他做,但你会替他出主意。
所以越成熟的管理者,越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冲在前面,义无反顾地承担责任;什么时候应该退后半个身位,把舞台让出来,深藏功与名。
中国式“深藏功与名”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