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很早就像度的一本书,趁着这几天终于看完了。看完这本书,我脑子里有两个词浮现:执着和量子物理。看完这本书,我相信其中某些是真实的,但作者确实可能是夸张了一点,但作者的这些文字确实让我思考了一些东西。
执着,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篇文章是生命的尽头和真正的世界,这两篇文章一片是观察石头,考虑如何与石头对话,另一篇是模仿他人,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寻找世界的本源。我其实很佩服这两篇文章中的“患者”,他们完全不在乎别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他们只想完成自己做的事情,只想探索那片未知。即使世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甚至远离他们,排挤他们,他们还是不在乎,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我记得文章有一句话大意就是如果有一个人二十世纪说二十一世纪的人们都是使用手机和电脑的,其他人肯定对其嗤之以鼻。就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常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当时的人们肯定想不到现在我们不仅早就迈入了电气时代,并且电脑手机基本普及。或许真的是现有大胆的设想,才会为之付出努力,未来才会实现。其实我特别佩服那些不在乎自己不合群的人,比如我进入大学,吃饭别人都喝酒,我不想喝,但最终还是会喝,就算你不喝他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你喝,如果坚持不喝,可能就没有下一次了,一次就被排挤出这个圈子了,再者,别人都不在那么拼命地学习了,如果你还是无时无刻都在学习的话,别人可能觉得你你上了一个假本科。我一直都在寻找一个方法去不这么做,去想着尽量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最后我尝试去寻找那一种“平衡”,学习和玩耍首先要分清主次,其次是分配好时间或者提前做好计划。包括喝酒,每次不要喝到断片,到量即可。我在读硕士的时候,宿舍会常备着百威,有时宵夜自己小酌一点。全都是靠自己把握那个“度”,自己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那个“度”。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有些“患者”描述了一个非常详尽的理论,例如迷失的路行者和还原一个世界,一个是穿越平行世界另一个是玛雅文明。因为我基本不涉猎这个方面,所以无法区分是真是假,但我感觉似乎很有道理的酱紫,整本书很多小节都是很有道理的,“患者”都可以自圆其说。就如上面所说,未来可能会实现!但现在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还有的小节,我感觉他们似乎没有患有精神病,比如角色问题和角度问题。尤其是角色问题这一小节中,我真的是觉得他是为了体验精神病患者的生活为了剧本才住院的,尤其是看到他都在桌子背面刻下:半年后出院,这样的字样。难道一个精神病患者提前半年就知道自己半年后会痊愈???
人们都说眼见为实,但我在颅骨穿孔这个小节里,似乎感受到了强大的心理作用。我周围有的朋友总感觉自己的手机在响或者幻听到自己的手机在响或者感受到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其实并没有响也没有震动。又比如有时我们觉得我做不了这件事,今天一天我完不成这个,我觉得,我们内心应该树立一个类似于“正能量”这样的想法,先去做,去努力,如果真的没有按时完成或者做的不好,我们可以在改进,不要一开始就否定自己。
还是要拓展自己的知识啊,我的物理水平就是高中的水平,本科也没怎么学物理,看到这本书中有关量子物理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我真的是深感无奈啊。
最后,作者希望我们自己去判断这些“患者”是否真的患有精神病,希望我们能思考一些问题,我想这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阅读了这本书,期间想了很多,趁着这个清明节前期,把我感受最深的写下来,也算是我读完这本书的一个总结。。

    推荐阅读